或許…真是天授其才?
自古以來,神童早慧之事,史書上也不乏記載。
駱賓王七歲詠鵝,曹植七步成詩…
難道自己有生之年,竟真的遇到了這等不世出的奇才?
想到這裡,方敬儒心中再無懷疑,隻剩下激動和期盼。
“好,好啊。”老先生連連點頭,看向陳平安的目光充滿了喜愛和珍視,“偶得天成,此乃天賜文采。平安,你要好生珍惜這份天賦,勤學不輟,將來必能光宗耀祖,為國效力。”
老師的態度,從之前的保留和敲打,徹底轉變為全心全意的欣賞和栽培。
“往後,除了經義,老夫也會多教你一些詩詞格律、作文法門。你有此天賦,不可荒廢了。”方先生鄭重地說道。
這意味著,陳平安將得到比其他學童更高層次、更係統的指導。
“多謝先生厚愛。學生定當竭儘全力,不負先生期望。”陳平安再次躬身行禮,心中也是一喜。
能得到老師毫無保留的支持,對他未來的學習之路至關重要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當然,老師態度的轉變,也意味著更高的期待和更嚴格的要求。
往後的日子裡,方先生果然對陳平安的要求提高了不少。
不僅課業檢查更細致,還會額外布置一些需要獨立思考和寫作的題目。
比如,根據某個典故寫一篇短文。
或者,嘗試用簡單的五言詩描繪某個場景。
這對其他孩子來說難如登天,但對擁有圖書館的陳平安而言,卻正是鍛煉自己將知識“本土化”、並提升寫作能力的好機會。
他完成得遊刃有餘,時常還能給出讓方先生眼前一亮的見解或句子。
師生關係愈發融洽。
然而,有人歡喜,自然就有人愁。
陳平安在蒙學館裡愈發如魚得水,受到的關注和讚譽越多。
陳富貴等一小撮原本就嫉妒他的學童,心裡就越不是滋味。
尤其是陳富貴。
眼看著以前那個被自己隨意欺負的“傻子”,如今不僅搶了自己的風頭,還成了先生麵前的紅人,甚至連他爹地主陳老爺)在家都偶爾會念叨幾句“看看人家陳平安”,心裡那股嫉妒的火焰越燒越旺。
憑什麼。
憑什麼好事都讓他占了。
不就是會念幾句歪詩嗎?有什麼了不起的。
怨恨的種子,在他幼小的心靈裡悄然滋生。
他看陳平安的眼神,也變得更加陰鷙和不善。
雖然暫時不敢再明著挑釁,但誰也不知道,這個被寵壞的地主家獨子,會在什麼時候,用什麼方式,再次製造麻煩。
《詠鵝》一詩帶來的波瀾,還遠未平息。
“神童”之名加上“詩才”光環,讓陳平安在家鄉的聲望達到了頂點。
但這盛名之下,是福是禍?
是否會引來更高級彆的關注?比如縣學裡的先生,甚至…縣令大人?
又是否會招致更深的嫉妒和更陰險的算計?
陳平安站在蒙學館的窗前,望著窗外湛藍的天空,眼神平靜。
他知道,未來的路,不會一帆風順。
聲名鵲起,隻是開始。
真正的挑戰,還在後麵。
他需要更快地成長,更努力地學習,掌握更多的知識和力量。
才能應對那可能到來的、未知的風雨。
喜歡老陳家祖地冒煙出狀元了請大家收藏:()老陳家祖地冒煙出狀元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