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墨韻齋的合作雖然帶來了可觀的收益,但劉掌櫃那貪婪的本性和賬目上的貓膩,始終像一根刺紮在陳平安心裡。
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這樣一個人身上,顯然是不明智的。
必須尋找後路,或者說,至少要了解清楚其他的選擇。
青溪鎮雖然不大,但除了墨韻齋,也還有另外幾家規模不一的書坊或兼營書籍的鋪子。
趁著去鎮上給墨韻齋送《天仙配》後續稿件,或者借口購買筆墨紙張的機會,陳平安開始了他的“市場調研”。
當然,這一切都是在暗中進行的,不能讓劉掌櫃察覺。
第一家去的是鎮上規模最大、門麵最氣派的“文淵閣”。
文淵閣的位置在鎮中心最繁華的地段,三層樓閣,雕梁畫棟,一看就不是普通商家能有的手筆。
走進店內,更是感覺不同。
書架用的是上好的楠木,書籍擺放整齊,不僅有常見的經史子集,還有不少裝幀精美的字畫、拓片,甚至是一些看起來頗為古老的善本。
夥計穿著統一的青布長衫,態度雖然恭敬,卻帶著一種不易察覺的疏離和傲慢。
櫃台後的掌櫃,則是一位穿著錦緞袍子、麵容清臒、留著山羊胡的老者,正閉目養神,對進來的客人似乎視而不見。
陳平安隨意瀏覽著書架上的書籍,暗中觀察。
這裡的書,價格明顯比墨韻齋要高出一截。
來往的客人,也大多是些穿著體麵的讀書人或鄉紳模樣。
空氣中彌漫著一股“陽春白雪”的味道。
他試探性地向一位夥計詢問:“請問小哥,你們這裡…可有賣那種…嗯…講故事的話本?”
那夥計抬了抬眼皮,打量了一下陳平安雖然穿著新做的布鞋,但依舊是農家孩子的打扮),嘴角撇了撇,語氣帶著幾分輕蔑:“話本?咱們文淵閣賣的都是聖賢經典、名家字畫,不賣那些市井流傳的玩意兒。”
態度極其傲慢。
陳平安碰了一鼻子灰,心裡卻有了數。
這家文淵閣,走的顯然是高端路線,目標客戶是士紳階層和真正的讀書人。
後台可能很硬否則撐不起這麼大的場麵和地段),但他們恐怕根本看不上自己寫的那種“通俗話本”。
就算自己找上門去,也多半會被拒之門外。
這條路,暫時走不通。
離開了文淵閣,又去了鎮子另一頭一家名為“翰墨軒”的小書鋪。
這家鋪子門麵很小,夾在一排雜貨店中間,毫不起眼。
店內光線昏暗,隻有一個須發花白、戴著老花鏡的老板,正埋頭修補著一本舊書。
書架上的書也不多,大多是些蒙學讀物和一些常見的曆書、農書,還有幾本看起來很陳舊的話本小說。
“老伯,您這兒有新出的《天仙配》話本嗎?”陳平安上前問道。
那老伯抬起頭,透過老花鏡看了看他,動作慢悠悠地:“《天仙配》?哦,你說的是墨韻齋印的那個吧?賣得倒是挺火,不過我這小本經營,進不起他們家的貨。”
語氣倒是和善,但話裡透著無奈。
陳平安又和他閒聊了幾句,了解到這家翰墨軒主要是做些舊書修補、代抄文書的生意,兼賣一些最基本的書籍文具,勉強維持。
老板人看起來老實本分,但顯然缺乏資金和渠道,就算自己把稿子給他,他也未必有能力印製和發行。
看來,這家也不是合適的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