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光匆匆,如同小河村旁那條潺潺流淌的小溪,不舍晝夜。
轉眼間,又是兩年過去。
陳平安已不再是那個初來乍到、還需要為溫飽發愁的六歲稚童。
如今的他,已是八歲的少年虛歲可能更大些),身量長高了不少,雖然依舊偏瘦,但眉宇間那份超越年齡的沉靜與智慧,卻愈發明顯。
蒙學課業早已完成,四書五經也能通讀理解,甚至能寫出像模像樣的八股文章。
《白蛇傳》和《天仙配》兩部話本,早已通過墨韻齋傳遍了青溪鎮乃至周邊地區,為他帶來了不菲的收入和巨大的聲望。
家裡的茅草屋早已翻新成了青磚瓦房,田產也添置了不少。
陳家,在小河村乃至整個青溪鎮,都已是無人敢小覷的存在。
而當年那個跟在他身後、紮著羊角辮的小丫頭柳柔柔,也出落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。
按照大夏朝的風俗,十三四歲的年紀,已是豆蔻年華,到了可以議親的歲數了。
柳家雖然也沾了陳家的光,日子比以前好過了不少,但終究還是普通的農戶人家。
女兒漸漸長大,模樣又周正,性子也好,自然就引來了不少媒婆的關注。
這天,陳平安剛從外麵回來,就看到一個穿著花布襖、臉上搽著厚厚脂粉的中年婦人,滿臉堆笑地從柳柔柔家走了出來。
是村裡的王媒婆。
陳平安腳步頓了一下,心裡隱約猜到了什麼。
果然,等王媒婆走遠後,就聽到柳柔柔家院子裡傳來她爹娘壓低聲音的交談。
“當家的,剛才王媒婆說的那個…鄰村張木匠家的二小子,你覺得咋樣?”是柳母的聲音。
“張木匠家?嗯…手藝不錯,家裡也還算殷實。那小子我見過,人老實,肯乾活。”柳父的聲音傳來,帶著幾分思索。
“是啊,王媒婆也說那孩子本分,配咱們柔柔,也算是門當戶對了。”柳母似乎有些意動。
“門當戶對是門當戶對…”柳父頓了頓,似乎有些猶豫,“可…柔柔她…”
後麵的話沒有說出來,但那份遲疑,陳平安聽懂了。
院牆另一邊,正在幫母親晾曬衣物的柳柔柔,顯然也聽到了父母的對話。
小姑娘的身體猛地一僵,臉色瞬間變得煞白,手中的衣物也失手掉在了地上。
她慌忙撿起,低著頭,快步跑回了自己的小屋,將門緊緊關上。
陳平安站在原地,眉頭微微皺起。
議親。
這一天,終究還是來了。
柳柔柔的年紀到了,父母為她張羅婚事,在這個時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。
可…
想到柳柔柔剛才那煞白的臉色和慌亂的動作,陳平安心裡莫名地有些堵得慌。
接下來的幾天,柳柔柔明顯變得沉默了許多,臉上也少了往日的笑容。
看到陳平安時,眼神總是躲躲閃閃,欲言又止。
陳平安知道她在為什麼事情煩惱。
但他能說什麼呢?
以他現在的年齡和身份,去乾涉柳家的家事?去向柳父柳母承諾什麼?
似乎…都不太合適。
這天晚上,陳平安正在燈下溫習功課,為即將到來的第一次正式科舉——縣試做準備。
門被輕輕敲響了。
“平安哥…你在嗎?”是柳柔柔的聲音,帶著一絲怯生生的猶豫。
“在呢,柔柔,進來吧。”
門被推開,柳柔柔端著一碗還冒著熱氣的湯走了進來。
依舊是她常送來的那種甜湯,但今晚她的神情卻有些不同。
將碗放到桌上,卻沒有立刻離開,而是站在旁邊,低著頭,手指無意識地絞著衣角。
“柔柔,怎麼了?有心事?”陳平安放下書卷,溫和地問道。
柳柔柔沉默了片刻,似乎在鼓足勇氣。
終於,抬起頭,看著陳平安,小聲問道:“平安哥…我…我聽村裡人說…你們讀書人,將來考取了功名,是不是…是不是都要娶城裡的大家閨秀啊?”
聲音細微,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和探尋。
陳平安心頭一震。
來了。
這才是她這幾天心神不寧的真正原因。
她在擔心,擔心自己將來會因為身份地位的懸殊而拋棄她。
看著女孩那雙清澈卻又充滿了惶恐不安的眼睛,陳平安心裡湧起一陣憐惜和…愧疚?
是啊,自己一直在努力向上爬,想要改變命運。
可在這個過程中,是否忽略了身邊這個默默付出、一心一意對他好的女孩的感受?
他們的世界,正在因為他的“進步”而逐漸拉開距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