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去春來,冰雪消融,萬物複蘇。
小河村旁的田野裡泛起了新綠,沉寂了一冬的村莊也漸漸恢複了生機。
蒙學館裡的課業依舊按部就班地進行著。
但連日的陰雨過後,終於迎來了一個難得的晴好天氣。
春光明媚,惠風和暢。
方敬儒先生看著窗外那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,又看看屋裡略顯沉悶的學童們,心中一動。
“今日天氣甚好,正宜踏青。”老先生放下手中的書卷,臉上露出難得的笑容,“聖人雲,‘浴乎沂,風乎舞雩,詠而歸’。可見親近自然,亦是修身養性之一途。今日下午,咱們便不去館內枯坐,都隨老夫到村外河邊走走,感受一下春日氣息。”
“好啊好啊。”
“去河邊玩嘍。”
聽到可以不用上課,還能出去玩,學童們頓時歡呼雀躍起來。
連平日裡最沉穩的幾個孩子,臉上也露出了興奮的笑容。
方先生笑著搖搖頭,待孩子們稍稍安靜下來,又補充道:“不過,今日出去,可不單單是玩耍。亦有課業。”
“啊?還有課業啊。”孩子們剛剛燃起的興奮勁兒頓時消減了大半。
“嗬嗬。”方先生捋著胡須笑道,“今日不考經義,不寫文章。隻要求爾等用心觀察,用心感受。看看這春日景象,看看這河邊風物,待會兒啊,都說說自己的感想。”
原來是這樣。
孩子們鬆了口氣,隻要不是背書寫字就好。
於是在方先生的帶領下,一群半大孩子,嘰嘰喳喳地來到了村外那條清澈的小河邊。
正是春意盎然的時節。
河水解凍,潺潺流淌,發出悅耳的聲響。
河岸上,枯黃了一冬的野草已經冒出了嫩芽,星星點點的野花點綴其間。
最引人注目的,還是河邊那一排排新發的柳樹。
經過春雨的滋潤,柳條抽出了嫩綠的新芽,長長的枝條如同少女的秀發般,在和煦的春風中輕輕搖曳,婀娜多姿,綠意盎然。
學童們如同出籠的小鳥,在河邊追逐嬉戲,撿拾著光滑的石子,或者試圖去捕捉水裡的小魚。
方先生則背著手,緩步走在河岸上,欣賞著這春日美景,臉上帶著怡然自得的微笑。
陳平安沒有像其他孩子那樣瘋跑打鬨。
走到一棵柳樹下,看著那隨風搖曳的、如同碧玉絲絛般的柳條,感受著春風拂麵的溫暖,心中也不由得生出幾分愜意。
前世今生,這樣純粹而寧靜的田園風光,都是難得的奢侈品。
“好了,都過來。”玩鬨了一陣,方先生招呼著孩子們聚集到柳樹下。
“剛才讓你們用心觀察,可有什麼感想?看到這河邊依依的楊柳,你們想到了什麼?試著用幾句話說出來。”老先生再次即興出題。
學童們安靜下來,紛紛看向那些隨風飄動的柳條,開始搜腸刮肚。
“柳樹…是綠色的。”一個孩子怯生生地說。
“柳條…長長的,像辮子。”另一個比喻道。
“風一吹,柳條就晃來晃去。”
依舊是些簡單直白的描述,缺乏文采和想象力。
陳富貴他爹雖然偃旗息鼓,但他依舊在蒙學館裡,隻是老實了不少)也想表現一下,憋了半天,說道:“柳樹…柳樹底下好乘涼。”
引來一陣低笑。
方先生聽著這些回答,無奈地搖了搖頭。
看來,指望這些孩子能說出什麼有詩意的句子,還是太難了。
目光再次習慣性地落在了陳平安身上。
隻見陳平安正抬頭望著那隨風搖曳的柳絲,眼神清澈,似乎也在思索著什麼。
“平安,你來說說看。”方先生開口道。
陳平安回過神,看向老師和圍攏過來的同窗。
還有…不遠處那棵大樹後麵,悄悄探出半個腦袋的柳柔柔她似乎總能找到各種理由“偶遇”)。
略作沉吟,腦海中關於“詠柳”的詩句再次浮現。
最著名的,自然是賀知章那首《詠柳》。
其意境之美,比喻之巧,堪稱千古絕唱。
用在這裡,似乎…有點太過驚豔了?
會不會再次引來“非其所創”的質疑?
但轉念一想,自己“神童”的人設已經立起來了。《詠鵝》在前,《憫農》在後,再來一首質量上乘的詠物詩,似乎也並非不可接受。
而且,這首詩本身清新自然,也符合自己目前的年齡和身份。
至於質疑…
清者自清。
打定了主意,不再猶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