迎著眾人期待的目光,清朗的童音再次響起:
“碧玉妝成樹高,”
起句便不同凡響,將那柳樹比作由碧玉裝扮而成的美人,形象鮮明,色彩亮麗。
“萬條垂下綠絲絛。”
上萬條柳枝如同綠色的絲帶般垂下,動態十足,充滿了生機和美感。
“不知細葉誰裁出,”
轉入設問,是誰裁剪出這纖細碧綠的柳葉呢?引發讀者思考。
“二月春風似剪刀。”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回答巧妙自然,原來是那如同剪刀般的二月春風。比喻新奇,想象力豐富,點睛之筆。
四句詩,二十八個字。
音韻和諧,對仗工整。
比喻精妙,意境優美。
將早春二月柳樹的婀娜姿態、勃勃生機,以及春風的無形力量,描繪得淋漓儘致,充滿了詩情畫意。
詩句落下的瞬間,河邊再次陷入了寂靜。
隻有風吹柳條的沙沙聲,和潺潺的流水聲。
方敬儒先生的眼睛瞪得溜圓,嘴巴微張,仿佛第一次認識眼前這個弟子。
如果說《詠鵝》是渾然天成的童趣,《憫農》是體恤民情的悲憫。
那麼這首《詠柳》,則真正展現出了成熟的詩歌技巧和非凡的藝術想象力。
比喻之精妙,煉字之工巧,意境之優美…
這…這哪裡像是一個八歲孩童能作出的詩句?
分明是…分明是浸淫詩詞多年的名家手筆。
妖孽。
真是個妖孽啊。
方先生在心裡再次發出了這樣的感歎,看向陳平安的目光,已經不僅僅是欣賞了,而是帶上了一絲…敬畏?
其他學童們雖然未必能完全體會詩中的妙處,但也能感受到那份不同於以往的美感和韻律。
一個個都張大了嘴巴,看向陳平安的眼神,如同看著天人。
連躲在樹後的柳柔柔,也聽得癡了,小手捂著嘴巴,眼中異彩連連。
平安哥…真的太厲害了。
“好…好一個‘二月春風似剪刀’。”良久,方先生才找回自己的聲音,語氣中充滿了難以言喻的激動,“以春風為剪,裁出萬條綠絛。此等妙喻,老夫…老夫生平僅見。平安,你…”
老先生激動得有些語無倫次了。
陳平安連忙躬身道:“先生謬讚。學生隻是…見景生情,胡亂吟哦罷了。”
依舊是那副謙遜的說辭。
但這一次,恐怕連方先生自己,都不太相信這真是“隨口吟出”了。
不過,追究這些已經沒有意義。
重要的是,陳平安再次用一首無可爭議的佳作至少在青溪縣這個層麵上),證明了自己的才華。
而且,這次展現出的,是與《詠鵝》、《憫農》截然不同的風格。
清新、婉約、富有想象力。
證明了他的才華並非曇花一現,而是…深不可測。
“神童”之名,經過這一次,恐怕要徹底坐實,再難動搖了。
可以預見,這首《詠柳》,必將再次引起轟動。
其影響力,甚至可能超越之前的《憫農》,在更廣闊的文人圈子裡流傳開來。
這,又會帶來什麼呢?
是更多的讚譽和機遇?
還是…更深的嫉妒和更嚴密的審視?
縣裡的那些文人雅士,在聽聞這首詩後,是否會真的按捺不住好奇心,前來拜訪甚至…考較?
而他這仿佛無窮無儘的“創作”靈感,又能持續多久不被真正懷疑呢?
圖書館這個秘密,還能隱藏多久?
陳平安站在春風楊柳下,接受著眾人或驚歎、或敬畏、或嫉妒的目光,心中卻是一片平靜。
該來的,總會來。
兵來將擋,水來土掩便是。
眼下,最重要的,還是繼續積蓄力量,走好腳下的每一步。
喜歡老陳家祖地冒煙出狀元了請大家收藏:()老陳家祖地冒煙出狀元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