縣試的日期一日日臨近,小河村陳家的氣氛也隨之變得有些不同尋常。
往日裡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的平靜被打破,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夾雜著期盼、緊張與忙碌的氛圍。
全家上下,幾乎都在圍繞著陳平安即將到來的縣城之行打轉。
清晨,天剛蒙蒙亮,陳母李秀便早早起了床。
她先是輕手輕腳地走到兒子房間門口,側耳聽了聽裡麵的動靜,確認兒子還在熟睡,沒有被自己吵醒,這才放心地去了廚房。
灶膛裡生起火,鍋裡煮著米粥,空氣中彌漫開淡淡的米香。
李秀一邊照看著火候,一邊從櫥櫃裡翻出早已準備好的各色物件。
一個嶄新的竹編考籃,是特意請村裡手巧的王大娘編的,結實又輕便。
幾支上好的狼毫筆,一錠徽墨,幾遝裁切整齊的宣紙,還有一方硯台,這些都是前幾日陳平安自己去鎮上墨韻齋挑選的,劉掌櫃給打了不小的折扣。
李秀將這些文具小心翼翼地用乾淨的棉布包好,生怕磕著碰著。
除了筆墨紙硯,最重要的便是吃食。
縣試一考便是數日,考場之內條件艱苦,吃食都得自己備足。
李秀早就盤算好了。
幾張烙得金黃噴香的麥餅,是主食,頂餓。
一小罐自家醃製的鹹菜疙瘩,下飯又開胃。
還有幾個煮熟的雞蛋,用鹽水浸過,方便攜帶。
水囊也早已刷洗乾淨,準備灌上晾涼的井水。
考慮到秋日早晚天涼,李秀又翻出一件半舊的夾襖,雖然不是新的,但洗得乾乾淨淨,也暖和。
最後,從床底下摸出一個用布包得嚴嚴實實的小包,打開來,裡麵是幾十個銅板和幾塊碎銀子。
這是家裡省吃儉用攢下來的積蓄,準備給兒子路上應急用。
李秀數了又數,生怕漏了一個子兒。
日頭漸漸升高,陳平安也起了床。
吃過早飯,陳父陳山便默默地接過李秀準備好的東西,開始一樣一樣地往考籃裡裝。
陳山不善言辭,但對兒子的關心卻一點也不少。
他仔細檢查著每一件物品,考籃的提手是否牢固,水囊的塞子是否擰緊,乾糧是否放得妥當,確保萬無一失。
那雙常年勞作、布滿老繭的手,此刻卻顯得格外細致。
柳柔柔也在這時來到了陳家。
她手裡捧著一個小小的布包,臉上帶著幾分羞澀,走到陳平安麵前。
“平安哥,這個……這個給你。”
陳平安接過布包,入手柔軟。
打開一看,裡麵是一雙納得厚實勻稱的鞋墊,針腳細密,看得出是用了心的。
鞋墊旁邊,還有一個小巧玲瓏的錦囊,散發著淡淡的清香。
“鞋墊是我娘讓我做的,說考場裡坐久了腳冷,墊上能暖和些。”柳柔柔低著頭,聲音細若蚊蚋,“這個荷包裡裝了些提神的香草,你若是在考場裡困了乏了,聞一聞興許能好受些。”
陳平安心中一暖,看著眼前這個低眉順眼的少女,眼神溫柔。
“柔柔,多謝你。有心了。”
“應該的。”柳柔柔抬起頭,對他展顏一笑,笑容純淨得像清晨的露珠。
下午,方敬儒先生也拄著拐杖,慢慢踱了過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