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2章 初試經義定乾坤_老陳家祖地冒煙出狀元了_线上阅读小说网 

第92章 初試經義定乾坤(1 / 2)

號舍之內,光線略顯昏暗。

陳平安將自己的考籃小心翼翼地放在腳邊,然後端坐在那塊簡陋的木板凳上,調整了一下坐姿,儘量讓自己坐得更穩當些。

目光掃過麵前那塊充當書桌的木板,上麵還殘留著前人留下的些許墨跡和刻痕,無聲地訴說著科舉之路的漫長與艱辛。

周圍的號舍裡,也陸續傳來了考生們入座、整理文具的細碎聲響。

沒有人說話,隻有壓抑的呼吸聲和偶爾幾聲刻意放輕的咳嗽,在狹窄的號舍間回蕩。

一種無形的緊張感,如同潮水般,漸漸將整個考場淹沒。

時間在沉默中緩緩流逝。

約莫過了一炷香的工夫,號舍外傳來了一陣腳步聲和低沉的號令。

緊接著,便有衙役捧著一疊疊印好的試卷,開始逐個號舍分發。

試卷是用的最粗糙的土紙,上麵用油墨印著題目。

陳平安接過自己的試卷,入手略感粗糙。

深吸一口氣,將試卷平鋪在麵前的木板上,目光專注地看向卷首。

第一場考試,正如方先生所料,分為“默經”和“經義”兩部分。

默經,顧名思義,便是默寫指定的儒家經典片段。

這對於擁有“腦內圖書館”的陳平安而言,簡直是易如反掌,送分題一般。

正當他準備提筆開始默寫時。

“當——”

一聲清脆悠長的鑼響,從貢院的中心位置傳來,回蕩在每一個考生的耳邊。

緊接著,便是監考官員那略顯威嚴的聲音響起。

“青溪縣丙申科童生試,第一場開考。所有考生,即刻答題。考場之內,不得交頭接耳,不得傳遞紙條,不得喧嘩滋事。違者,一律按科場舞弊論處,革除功名,枷號示眾。”

聲音落下,整個考場更顯肅穆。

隻剩下筆尖劃過紙張的“沙沙”聲,以及考生們略顯粗重的呼吸聲。

陳平安不再遲疑,拿起早已研好的墨,飽蘸濃墨,開始在默經部分的答題區域,一字一句地書寫起來。

他選擇的是館閣體,字跡工整清晰,大小勻稱,力求卷麵整潔,給考官留下一個好印象。

腦內圖書館如同最精準的複印機,將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中指定的段落,一字不差地呈現在他的意識之中。

而他的手,則如同最熟練的刻工,將這些文字,精準地複刻在試卷之上。

不過一刻鐘的工夫,默經部分便已全部完成,且無一錯漏。

陳平安輕輕籲了口氣,放下筆,活動了一下略有些僵硬的手腕。

目光轉向試卷的後半部分——經義題。

這才是本場考試的重中之重,也是最能拉開考生之間差距的部分。

縣試的經義題,通常出自《四書》,偶爾也會涉及《五經》中的某些篇章。

題目相對自由,不像後世府試、院試那般,對八股文的格式要求那麼嚴格,更注重考察考生對儒家經典的理解和闡述能力,可以說是八股文的雛形。

今年的經義題,題目是——“子曰:‘君子不器。’請申論之。”

看到這個題目,陳平安心中微微一動。

這道題,出自《論語·為政》篇。

其字麵意思是,孔子說,君子不像器具那樣,隻有一種特定的用途。

引申開來,便是說君子應當博學多才,通曉事理,不應局限於某一方麵的技能或知識,要有廣闊的胸懷和高遠的誌向。

這道題,正是他前些日子與方先生反複研討過的幾個重點題目之一。

方先生當時還曾戲言,若縣試能考到此題,平安你定能寫出一篇錦繡文章。

沒想到,竟真的被先生言中了。

這算不算是一種好兆頭?

陳平安心中安定了不少。

開始沉心靜氣地審題。

“君子不器”,這四個字,看似簡單,實則蘊含著豐富的內涵。

如何破題,如何承題,如何起講,如何層層深入地闡述自己的觀點,既要合乎聖賢之道,又要能展現出自己的見解,這便是關鍵所在。

腦海中,與此題相關的各種經典注疏、曆代大儒的解讀、以及方先生的教誨,如同潮水般湧現。

同時,那些被他巧妙“包裝”過的、源自現代思維的某些理念,也開始與這些古代智慧碰撞、融合。

片刻之後,陳平安已然胸有成竹。

再次提筆,飽蘸濃墨。

這一次,他的筆鋒,比默經時更多了幾分靈動與氣勢。

破題,開門見山,點明“器”之局限與“君子”之追求。

“【破題】器者,囿於一用;君子,誌在通方。”


最新小说: 不是,你真的會推理啊! 聽懂毛茸茸說話,五歲奶團在大院當團寵 不婚姐姐,上司追婚 靈樞:未來序列 閃婚後,老公竟是我大學教授 記憶編碼 悲傷遊樂園 邊軍造反:從拯救雙胞胎女囚開始 大齡軍官會疼人,八零嬌媳又三胎 鬥羅:穿成雪清河姐姐,我欲成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