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據說,他早年在地方任職時,便以整頓吏治、興修水利而聞名。”
“對於那些空談心性、不切實際的虛浮之學,似乎……並不太欣賞。”
“哦?”
陳平安心中暗自記下。
實乾派?不喜空談?
這倒是個重要的信息。
“那……這位趙知府在學術上,可有什麼特彆的偏好?”
陳平安繼續追問道。
“比如,他更看重經義的闡發,還是策論的實用?”
方敬儒想了想,回答道:“據為師所知,趙知府本人,似乎更傾向於經世致用之學。”
“他曾在公開場合表示過,讀書人當以天下為己任,所學所思,皆應有助於國計民生。”
“因此,在以往的府試中,他所出的題目,也多與時務、民生相關。”
“那些辭藻華麗,卻言之無物的八股文章,在他那裡,恐怕很難得到高分。”
聽到這裡,陳平安心中大致有了數。
看來,這位趙知府,與那些隻重格式、不重內容的腐儒,有所不同。
這對自己來說,或許是個好消息。
畢竟,自己腦中圖書館裡的那些“現代知識”,若是能巧妙地融入策論之中,轉化為符合時代背景的經世致用之策,或許能得到這位趙知府的青睞。
“多謝先生指點,學生明白了。”
陳平安再次躬身行禮。
從方敬儒先生那裡出來,陳平安心中便開始盤算著,如何更廣泛地搜集關於府試的信息。
方先生雖然學識淵博,但畢竟久居鄉野,對府城之事,了解的也有限。
想要更全麵地掌握情況,還需要另辟蹊徑。
首先想到的,便是墨韻齋的劉掌櫃。
劉掌櫃迎來送往,消息靈通,在青竹鎮也算是個八麵玲瓏的人物。
或許,能從他那裡打探到一些有用的消息。
此外,縣裡的一些相熟的讀書人,或許也能提供一些幫助。
畢竟,他們中有些人,可能也參加過府試,或者有親友在府城。
接下來的幾日,陳平安便開始有意識地行動起來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借著去鎮上買書的機會,陳平安與劉掌櫃旁敲側擊地聊了幾句。
劉掌櫃果然不負所望,透露了一些關於南淮府官場和文壇的傳聞。
雖然大多是些捕風捉影的閒談,但也讓陳平安對府城的整體氛圍,有了一些初步的印象。
陳平安又通過方先生的關係,拜訪了幾位縣裡的老童生。
這些老童生,雖然屢試不第,但在科場沉浮多年,對府試的流程和一些潛規則,倒是頗為熟悉。
一番打探下來,陳平安對即將到來的府試,有了更為清晰的認知。
也基本印證了方先生的說法。
南淮府的趙知府,的確是個注重實效的官員。
他主持的府試,題目往往比較務實,考察的不僅僅是考生的文采,更看重其對現實問題的洞察和解決能力。
那些隻知死記硬背,空談誤國的書呆子,在他那裡,很難討到便宜。
這個信息,讓陳平安心中大定。
也讓他對接下來的備考策略,有了明確的方向。
除了繼續鞏固經義基礎,打磨八股文的技巧之外。
陳平安開始將更多的精力,投入到策論的準備,以及對現實問題的思考上。
腦海中的圖書館,再次成為了陳平安的秘密武器。
那些關於曆史、地理、經濟、民生的知識,都將成為他撰寫策論的寶貴素材。
當然,如何將這些“超越時代”的知識,巧妙地融入到符合古代語境的文章之中,不顯得突兀和驚世駭俗,還需要陳平安仔細斟酌和反複打磨。
喜歡老陳家祖地冒煙出狀元了請大家收藏:()老陳家祖地冒煙出狀元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