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末秋初,本是天高氣爽的好時節。
但今年的天氣,卻有些反常。
接連下了幾場大雨之後,暑氣未消,濕熱交蒸。
空氣中都彌漫著一股子潮濕黏膩的味道,讓人感覺很不舒服。
就在這樣的天氣裡,一個不太好的消息,從鄰近的幾個村落傳了過來。
說是那邊出現了小範圍的“時疫”。
得病的人,上吐下瀉,發熱不止,渾身無力。
已經有幾個人,病情比較嚴重,臥床不起了。
這個時代,醫療條件落後,百姓對疾病的認知也有限。
一旦出現這種原因不明、且具有一定傳染性的“時疫”,往往會引起極大的恐慌。
消息傳到小河村,村民們頓時人心惶惶。
各種關於“瘟神降臨”、“邪祟作怪”的流言,也開始在村裡悄悄流傳。
恐慌之餘,村民們也開始自發地注意起飲水和食物的衛生。
生怕一不小心,就染上了那種可怕的“時疫”。
陳平安聽到這個消息,心中也是微微一沉。
雖然不知道鄰村那所謂的“時疫”,具體是什麼病症。
但從描述的症狀來看,很可能與這個季節常見的痢疾、霍亂等腸道傳染病有關。
這些疾病,在醫療條件落後的古代,致死率可不低。
看著村裡人惶恐不安的模樣,陳平安心中不由得動了惻隱之心。
腦海中,圖書館裡那些關於衛生防疫的知識,以及基礎的病理學常識,清晰地浮現出來。
雖然自己不能直接出手治病,但普及一些簡單的預防措施,或許能起到一些作用。
想到這裡,陳平安便開始有意無意地,向家人和一些相熟的鄰裡,提及一些“古書上記載的避疫良方”。
“爹,娘,最近天氣濕熱,容易滋生病菌。”
陳平安在飯桌上,狀似隨意地說道。
“我前些日子看書,書上說,這種時候,飲水一定要煮沸了再喝,生冷的東西也要少吃。”
“還有,飯前便後,都要勤洗手,保持乾淨。”
“哦?書上是這麼說的?”
李秀有些將信將疑。
“嗯,書上還說,若是村裡有人不幸染病,最好能單獨居住,不要與其他人過多接觸,以免相互傳染。”
陳平安繼續說道。
“這些法子,聽起來倒也簡單。”
陳山點了點頭。
“不管有沒有用,多注意些總沒錯。”
除了在家裡宣傳,陳平安也利用去方先生家請教學問,或者在村裡遇到相熟鄰裡的機會,將這些“避疫良方”不著痕跡地傳播出去。
比如,告訴大家要注意食物的保鮮,避免蚊蠅叮咬,保持居住環境的通風乾燥等等。
這些建議,都非常簡單易行,也符合普通百姓的認知常理。
再加上陳平安“神童”的名聲在外,他說的話,村民們大多還是願意相信幾分的。
於是,在陳平安的“科普”下,小河村的村民們,漸漸養成了一些良好的衛生習慣。
雖然大家依舊對“時疫”心存畏懼,但比起最初的盲目恐慌,已經多了幾分理性的應對。
與此同時,陳平安也在暗中留意著鄰村“時疫”的進展情況。
通過一些從鄰村過來走親戚的村民口中,陳平安零零散散地了解到一些患病者的具體症狀。
比如,發病的緩急,糞便的性狀,是否有脫水表現等等。
陳平安將這些零碎的信息,與腦中圖書館裡關於各種傳染病的病理知識,一一進行比對和分析。
雖然無法進行實際的診斷,但通過這種方式,陳平安對疾病的傳播途徑、臨床表現以及可能的治療方向,都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。
這個過程,也讓他對鬼穀先生傳授的那些看似基礎的醫理,有了更深刻的感悟。
醫道之玄妙,果然非同一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