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往年咱們種的,大多是稻穀和小麥這些主糧。這些東西,家家戶戶都有,也容易被糧商拿捏。”
“兒子前些日子看書,發現有些作物,雖然種起來費些功夫,但市麵上的價錢卻高出不少,而且不是尋常百姓家會大量種植的。”
“哦?是什麼作物?”
陳山來了興趣。
陳平安從懷裡取出一張紙,上麵用炭筆畫著一些簡單的圖形。
“比如這個,書上叫做‘番薯’,據說產量極高,耐旱耐瘠,而且味道也不錯。”
“還有這個,叫做‘玉蜀黍’,也是一種高產作物。”
“這些東西,咱們以前可從沒見過,更彆說種了。”
李秀看著紙上的圖形,有些遲疑。
“書上說,這些作物原本是從海外傳過來的,咱們大夏種的人還不多,所以物以稀為貴。”
陳平安解釋道。
“兒子想著,咱們家可以勻出一小塊地,先試著種一種。如果收成好,銷路也不錯,以後就能多一條進項,也不必完全受製於那些糧商。”
“這法子倒也不是不可行,隻是……”
陳山還是有些顧慮。
“這‘番薯’和‘玉蜀黍’的種子,從哪裡能弄到呢?”
“兒子自有辦法。”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陳平安胸有成竹地說道。
“墨韻齋的柳掌櫃,路子廣,或許能幫上忙。而且,這些新作物,如果咱們村能種出名堂來,對柳掌櫃的書坊而言,也是一個不錯的宣傳噱頭,說不定還能帶動他其他生意。”
“平安,你這腦子,就是比爹娘活絡。”
李秀聽了兒子一番分析,臉上的愁容散去了不少。
“不過,陳老爺那邊,也不能就這麼讓他得意下去。”
陳平安眼神一閃。
“他不是喜歡在背後搞小動作嗎?咱們也得讓他嘗嘗被人議論的滋味。”
“平安,你打算怎麼做?”
陳山問道。
“爹,您還記得上次縣試放榜後,有幾位同來道賀的鄉紳嗎?其中有幾位,似乎與陳老爺平日裡並不怎麼對付。”
陳平安提醒道。
“好像是有那麼幾位。”
陳山回憶著。
“還有,方先生在縣裡的讀書人中,也頗有聲望。陳老爺如此打壓一個新晉的童生,傳揚出去,總歸是不太好聽。”
陳平安繼續說道。
“兒子這幾日去先生家求學,或者在鎮上采買東西的時候,會‘不經意’地,跟一些相熟的、或是對陳老爺素有微詞的人,聊聊咱們家最近遇到的‘難處’。”
“不用添油加醋,隻需實話實說,把陳老爺做的事情擺出來,自有公道人心。”
“平安,這樣做,會不會把陳老爺得罪得更狠?”
李秀有些擔心。
“娘,咱們已經把他得罪了。退讓和忍耐,換不來安寧。”
陳平安語氣平靜卻堅定。
“陳老爺之所以敢這麼做,無非是仗著地主的身份和在鄉裡的勢力。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,若是失了人心,壞了名聲,他的好日子,也就到頭了。”
“再者,兒子馬上就要參加府試了。若能再進一步,陳老爺想再像現在這樣肆無忌憚,也得掂量掂量。”
陳山聽著兒子條理清晰的分析,心中那塊大石,總算是落下了不少。
“好,就按平安說的辦!”
陳山一拍大腿。
“咱們家雖然窮,但也不是任人揉捏的軟柿子!”
“爹,娘,這幾天辛苦你們了。”
陳平安看著父母。
“家裡的事情,就拜托你們多操持。兒子會專心準備府試,爭取早日給家裡爭口氣。”
“放心吧,平安,家裡的事有我和你娘呢。”
陳山說道。
“你隻管安心讀書,莫要分心。”
夜色漸深,窗外的風雨聲似乎也小了一些。
陳家的燈火,依舊亮著。
喜歡老陳家祖地冒煙出狀元了請大家收藏:()老陳家祖地冒煙出狀元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