府試放榜的喧囂漸漸平息,但陳平安高中案首的消息,卻如同一陣旋風,迅速傳遍了整個南淮府城。
墨韻齋的門檻,幾乎要被前來道賀的客人踏破了。
有清溪縣的同鄉,有在蘭亭雅集上結識的學子,也有一些聞名而來的府城名流。
陳平安一一應對,臉上始終掛著謙和的笑容,不卑不亢,從容淡定。
“陳案首,恭喜恭喜啊。”
“陳案首少年英才,實乃我輩楷模。”
“日後陳案首金榜題名,前程似錦,可莫要忘了提攜我等啊。”
諸如此類的恭維話語,陳平安聽了不少,也隻是淡然一笑,並不放在心上。
按照規矩,中榜的考生,都要去拜謝座師和房師。
府試的座師,自然是主考官劉學政。
至於房師,則是負責批閱自己考卷的那位考官。
第二日一早,陳平安便備了些薄禮,在錢掌櫃的陪同下,前往劉學政的府邸拜會。
劉學政府邸門前,早已停滿了馬車。
顯然,前來拜謝的考生,不在少數。
陳平安遞上名帖,等候了約莫半個時辰,才被管家引入內堂。
劉學政端坐在太師椅上,手捧一杯清茶,神情威嚴。
見到陳平安進來,劉學政放下茶杯,臉上露出一絲讚許的笑容。
“你便是陳平安?”
劉學政開口問道,聲音洪亮。
“學生陳平安,拜見恩師。”
陳平安躬身行了一禮。
“不必多禮。”
劉學政擺了擺手,示意陳平安坐下。
“你的那篇策論,老夫仔細看過了。立論新穎,論據翔實,言辭懇切,見解獨到。尤其是對漕運積弊的剖析,以及提出的幾條興利除弊之策,都頗有見地,非尋常學子所能及也。”
“恩師謬讚了。”
陳平安謙遜地說道。
“學生不過是紙上談兵,胡言亂語罷了。”
“嗬嗬,過度的謙虛,便是驕傲了。”
劉學政捋了捋胡須,笑道。
“少年人,有才華,是好事。但切記,戒驕戒躁,方能行穩致遠。”
“此次府試,你雖然高中案首,但也隻是科舉路上的第一步。接下來的鄉試、會試、殿試,一關比一關難,一關比一關險。”
“萬萬不可因此而沾沾自喜,荒廢了學業。”
“學生謹遵恩師教誨。”
陳平安再次躬身。
“嗯,孺子可教也。”
劉學政滿意地點了點頭。
“老夫這裡,有幾本書,你且拿回去,好生研讀。或許,對你日後的鄉試,能有些幫助。”
說著,劉學政從書案上,拿起幾本線裝古籍,遞給陳平安。
陳平安連忙起身,恭敬地接過書籍。
“多謝恩師厚賜。”
“去吧。”
劉學政擺了擺手。
“好生努力,莫要辜負了老夫對你的期望。”
“學生告退。”
陳平安再次行禮,然後退出了內堂。
從劉學政府邸出來,陳平安又在錢掌櫃的引領下,拜會了幾位房師。
這些房師,對陳平安的才學,也都頗為賞識,紛紛給予了勉勵和指點。
一番拜謝下來,已是日上三竿。
回到墨韻齋,錢掌櫃早已備下了豐盛的酒宴,為陳平安慶賀。
席間,除了張明遠和李士林,還有幾位在府城結識的清溪同鄉,也都前來道賀。
眾人推杯換盞,談笑風生,氣氛頗為熱烈。
“陳案首,來,區區敬你一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