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河村的喧囂與喜慶,在陳平安歸來的數日後,才漸漸平息了一些。
但關於“陳案首”的種種議論,卻如同初春的嫩芽,在清溪縣的各個角落裡,悄然滋長,蔓延開來。
陳家院內,陳平安與父母圍坐在一張小方桌旁,桌上擺著幾樣簡單的家常菜。
“平安啊,你這次高中案首,也算是光宗耀祖了。”
陳山端起酒杯,臉上帶著抑製不住的笑容,聲音也比往日洪亮了不少。
“往後,咱們陳家在小河村,乃至整個清溪縣,也算是能抬起頭做人了。”
李秀也連連點頭,眼角的皺紋裡都盛滿了笑意。
“是啊,平安,娘這輩子,都沒像這幾日這麼風光過。”
“爹,娘,這些都是虛名,不必太過在意。”
陳平安給父母各夾了一筷子菜,溫聲說道。
“眼下最重要的,還是如何將咱們家的日子,過得更紅火起來。”
“平安說的是。”
陳山放下酒杯,正色道。
“你如今是秀才公了,身份不同以往。往後有什麼打算,儘管跟爹娘說,我們都支持你。”
陳平安沉吟片刻,說道:“爹,娘,兒子這些日子,也一直在琢磨這件事。”
“咱們家雖然薄有田產,但終究是靠天吃飯,難以長久。”
“兒子想,趁著如今有些名望,在縣城裡,置辦一份產業,也好有個穩定的進項。”
“置辦產業?”
陳山和李秀都有些驚訝。
“平安,你可是有什麼好門路?”
“兒子打算,與南淮府的墨韻齋合作,在咱們清溪縣城,也開一家書坊。”
陳平安將自己的想法,緩緩道來。
“墨韻齋?”
陳山想了想,說道。
“可是那家刊印你話本的書坊?”
“正是。”
陳平安點了點頭。
“兒子與墨韻齋的錢掌櫃,也算有些交情。若是能與他們合股,想來成功的把握會更大一些。”
“隻是,開書坊可不是小事,本錢從哪裡來?咱們家……”
李秀有些擔憂地說道。
“娘,本錢的事情,兒子自有辦法。”
陳平安安撫道。
“兒子在府城時,已與錢掌櫃初步商議過此事。錢掌櫃對兒子的想法頗為讚同,也願意出資合作。”
“兒子打算,以一些新的經營理念和未來的收益預期,作為‘技術股’和‘名望股’入股。如此一來,咱們家便不必拿出太多現銀,也能在這份產業中,占據一席之地。”
“新的經營理念?”
陳山和李秀都有些不解。
陳平安微微一笑,開始詳細解釋起來。
“比如,咱們的書坊,不僅僅是賣書。還可以嘗試引入一些新的印刷方法,雖然不能與官府的活字印刷相比,但也能提高一些效率,降低成本。”
“再比如,咱們可以針對不同的人群,推出一些定製化的書籍。像是給蒙童啟蒙用的識字課本,給農人看的農桑技術手冊,給婦人看的菜譜繡譜等等。”
“甚至,咱們還可以與縣學合作,辦一些小型的‘掃盲班’,教導鄉鄰識字讀書。如此一來,既能傳播文化,也能帶動咱們書坊書籍的銷售,一舉兩得。”
聽著兒子侃侃而談,陳山和李秀都有些目瞪口呆。
這些新奇的想法,是他們以前從未聽說過的。
“平安,你……你這些主意,都是從哪裡想出來的?”
李秀忍不住問道。
“不過是平日裡多看了些雜書,胡思亂想罷了。”
陳平安隨口應道。
“爹,娘,此事兒子已有計較。過幾日,錢掌櫃會派人前來清溪縣,與咱們商議具體的合作事宜。到時候,還需爹娘出麵,與他們好生接洽。”
“好好好,平安你放心,此事爹娘一定辦得妥妥當當。”
陳山連連點頭,心中對兒子的敬佩,又多了幾分。
幾日後,墨韻齋的錢掌櫃,果然派了一位精明強乾的管事,帶著幾名夥計,來到了清溪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