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平安拱手道謝。
除了興辦加工廠,陳平安還利用手中的財富,在家鄉小河村附近,又購置了不少田地。
一來,可以進一步擴大新作物的種植規模,讓更多的鄉鄰從中受益。
二來,也是為自己日後,留一條退路。
畢竟,官場險惡,世事難料。
有這些田產作為根基,即便將來在官場上遇到什麼挫折,也不至於無家可歸。
隨著產業的不斷擴大,陳平安也漸漸意識到,人才的重要性。
單憑自己一人之力,即便有再多的奇思妙想,也難以將所有的事情,都打理得井井有條。
必須要有自己信得過,又有能力的幫手才行。
於是,少年開始有意識地招攬一些人才,初步組建自己的商業班底。
這些人中,有在科舉中失意,卻頗有才乾的落魄讀書人。
陳平安便聘請他們,擔任書坊的編撰、校對,或是加工廠的賬房、管事。
也有一些精明能乾,熟悉商業運作的夥計和掌櫃。
陳平安便放手讓他們去負責具體的銷售和管理。
甚至,還有一些身懷一技之長的匠人,比如擅長木工、鐵藝,或是懂得一些簡單機關之術的。
陳平安也一一招攬過來,讓他們參與到加工設備的改良和製作之中。
對於這些招攬來的人才,陳平安也從不吝嗇。
不僅給予豐厚的薪酬待遇,更給予他們充分的信任和尊重。
讓他們能夠人儘其才,各展所長。
如此一來,陳平安手下的產業,便如同上了發條一般,高效而有序地運轉起來。
財富,也源源不斷地彙入陳平安的囊中。
在發展產業,積累財富的同時,陳平安也並未忘記回報家鄉的父老鄉親。
少年深知,水能載舟,亦能覆舟。
隻有得到百姓的擁護和愛戴,自己的根基,才能更加穩固。
於是,陳平安出資,修繕了小河村通往縣城的泥濘小路,將其鋪成了平坦的石板路。
又在村裡,興辦了一所義學,聘請了兩位落魄的秀才擔任先生,免費教導村裡的孩童識字讀書。
對於那些家中貧困,無力耕種的鄉鄰,陳平安也主動提供新作物的種子和技術支持,並承諾保價收購他們的收成。
還為一些無業的村民,在自家的加工廠裡,提供了就業的機會。
這些舉措,雖然花費了不少銀錢,但也讓陳平安在鄉裡,贏得了前所未有的聲望和人心。
如今,在小河村,乃至整個清溪縣。
提起陳平安陳解元,無人不交口稱讚,豎起大拇指。
都說他是文曲星下凡,是為民造福的活菩薩。
陳平安的名字,也成了清溪縣一塊響當當的金字招牌。
就連縣令大人,在處理一些地方事務時,也常常會主動征求陳平安的意見。
陳家,也因此水漲船高,成了清溪縣名副其實的第一望族。
喜歡老陳家祖地冒煙出狀元了請大家收藏:()老陳家祖地冒煙出狀元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