鹿鳴宴上的鋒芒畢露,讓陳平安“少年解元”的名號,如同插上了翅膀,迅速傳遍了南淮府的每一個角落,甚至連周邊的州府,也多有耳聞。
一時間,前來墨韻齋拜訪或是想要一睹解元公風采的人,絡繹不絕。
陳平安雖然依舊保持著謙和的態度,但大部分的應酬,都交由錢掌櫃和張明遠代為處理了。
少年深知,名聲固然重要,但若無堅實的根基作為支撐,終究不過是過眼雲煙。
眼下,最重要的,還是利用鄉試中舉帶來的身份和影響力,進一步發展自己的產業,積累財富,為日後進京趕考,以及更長遠的抱負,打下堅實的基礎。
之前與墨韻齋合股開辦的書坊,因為陳平安“解元公”的名頭,生意愈發火爆。
每日裡,前來購書的學子和附庸風雅的士紳,絡繹不絕。
尤其是那些由陳平安親自編撰,或是“改良”過的蒙學讀物和農桑技術手冊,更是供不應求。
新作物的銷售,也因為解元公的“代言”,而更上一層樓。
那些原本隻在南淮府城富戶人家中流傳的“神仙糧食”,如今也開始向周邊州縣輻射。
番薯和玉蜀黍,不再僅僅是新奇的吃食,更成了饋贈親友、彰顯身份的佳品。
陳平安手中積累的財富,也如同滾雪球一般,迅速膨脹起來。
對於這些財富,陳平安並未像尋常的守財奴一般,隻是囤積起來。
少年有著更長遠的規劃。
“錢掌櫃,關於之前咱們商議的,在家鄉興辦加工廠的事情,我看,是時候付諸實施了。”
這日,陳平安將錢掌櫃請到自己的書房,開門見山地說道。
“哦?陳解元已經有了具體的章程?”
錢掌櫃眼睛一亮。
他早就對陳平安那些新奇的經營理念,佩服得五體投地。
“正是。”
陳平安點了點頭,從書案上拿起幾張早已繪製好的圖紙,遞給錢掌櫃。
“這是我根據番薯和玉蜀黍的特性,設計的一些簡易加工設備和生產流程。”
“比如,可以將番薯加工成紅薯粉、紅薯乾、甚至釀造紅薯酒。”
“玉蜀黍則可以磨成玉米粉,榨取玉米油,剩下的秸稈,還可以作為牲畜的飼料。”
“如此一來,不僅能大大提高這些新作物的附加值,還能解決豐收之後,不易儲存的問題。”
錢掌櫃接過圖紙,仔細看著,臉上露出了既驚訝又讚歎的神色。
“陳解元,你這……這簡直是點石成金的妙計啊。”
錢掌櫃由衷地說道。
“若是這些加工廠能順利辦起來,其利潤,恐怕比咱們賣原糧,還要高出數倍不止。”
“正是此理。”
陳平安微微一笑。
“此事,還需錢掌櫃多多費心,幫忙招募一些可靠的匠人和管事,以及打通相關的銷售渠道。”
“陳解元放心。”
錢掌櫃拍著胸脯保證道。
“此事包在區區身上。資金方麵,若是有缺口,墨韻齋也願意全力支持。”
“多謝錢掌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