車輪滾滾,馬蹄聲碎。
陳平安一行人的隊伍,沿著寬闊的官道,向著北方,一路疾馳。
從南淮府到京城,路途何止千裡。
即便快馬加鞭,日夜兼程,也需月餘才能抵達。
這一路上,山川河流,城鎮村郭,景致變幻,風土人情,也與江南水鄉,大相徑庭。
陳平安端坐在馬車之內,並未像尋常趕考學子那般,隻顧埋頭苦讀。
少年更多的時候,是掀開車簾,默默地觀察著沿途的景象,體味著不同地域的民生百態。
越往北走,地勢便越高亢,氣候也愈發乾燥寒冷。
江南的溫婉秀麗,漸漸被北方的粗獷豪邁所取代。
沿途的城鎮,也大多是些軍事重鎮,城牆高大堅固,街上行走的,也多是些身著鎧甲、腰懸利刃的軍士。
百姓的口音,也從吳儂軟語,變成了鏗鏘頓挫的北方官話。
這些見聞,都讓陳平安心中,對大夏王朝的廣袤與複雜,有了更深一層的認知。
也為他日後在朝堂之上,製定國策,提供了更鮮活、更真實的素材。
“陳兄,你看前麵那座城池,好生雄偉啊。”
這日,隊伍行至一處名為“雁門關”的雄關要塞。
張明遠掀開車簾,指著遠處那如同巨龍一般,盤踞在山巒之上的關城,驚歎道。
“此處便是大夏北境的門戶,素有‘天下九塞,雁門為首’之稱。想當年,太祖皇帝便是由此出關,橫掃漠北,才奠定了我大夏數百年的基業啊。”
李士林也看得心潮澎湃,忍不住吟誦起前人的詩句。
陳平安點了點頭,目光深邃地望著那座雄關。
心中,卻在暗暗思忖:如此雄關,尚需重兵把守,可見北方強敵之悍勇。若想長治久安,單憑武力鎮壓,怕是難以持久。還需輔以懷柔教化,以及經濟融合之策,方能標本兼治。
一路行來,倒也還算太平。
畢竟,陳平安一行人的隊伍,人多勢眾,又有家丁護衛,尋常的毛賊宵小,也不敢輕易招惹。
隻是,偶爾也會遇到一些小小的波折。
比如,在某個偏僻的驛站歇腳時,遇到一些蠻橫的驛卒,想要敲詐勒索。
或是,在經過某些荒山野嶺時,遇到一些攔路搶劫的山匪。
對此,陳平安自然不會客氣。
若是驛卒刁難,少年便會亮出自己“鄉試解元”的身份文牒,以及南淮知府和主考官周培公大人親筆書寫的路引。
那些驛卒見了,哪裡還敢再放肆,一個個都嚇得屁滾尿流,點頭哈腰,生怕得罪了這位前途無量的解元公。
若是遇到山匪剪徑,陳平安也無需親自動手。
隊伍中的那些家丁護衛,本就是錢掌櫃精挑細選出來的練家子,再加上陳平安平日裡用一些強身健體的藥膳為他們調理身體,又傳授了一些簡單的合擊陣法。
對付這些烏合之眾的山匪,簡直是易如反掌。
往往三拳兩腳,便將那些山匪打得哭爹喊娘,落荒而逃。
如此幾次下來,陳平安“文武雙全,不好招惹”的名聲,也在沿途的一些驛站和江湖道上,悄然流傳開來。
倒也省去了不少麻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