貢院內的鐘聲再次響起,宣告著會試第一場經義考試的結束。
衙役們開始挨個號舍收取試卷,考生們也紛紛走出狹窄的號舍,活動著早已僵硬酸痛的身體。
陳平安將寫滿字跡的試卷仔細晾乾,恭敬地交給前來收卷的考官。
走出號舍,一股略帶寒意的秋風拂麵而來,讓精神高度集中的陳平安清醒了不少。
環顧四周,大部分考生的臉上都帶著疲憊與凝重。
顯然,這第一場經義考試,便已讓不少人感到了巨大的壓力。
“陳兄,考得如何?”
李士林從不遠處的號舍走來,臉上帶著幾分忐忑,向陳平安問道。
“儘力而為了。”
陳平安依舊是那句平靜的回答。
“李兄呢?看你神色,似乎頗有心得?”
“唉,慚愧慚愧。”
李士林擺了擺手。
“那題目看著尋常,實則暗藏玄機。愚兄勉強寫完,也不知能否合乎考官心意。”
兩人正說話間,張明遠也從貢院外跑了進來,手裡提著一個食盒。
“陳兄,李兄,辛苦了。”
張明遠將食盒遞給二人。
“這是我特意去‘福滿樓’買來的點心和熱湯,快趁熱吃些,補充補充體力。”
“有勞張兄了。”
陳平安和李士林都拱手道謝。
三人在貢院內一處僻靜的角落,簡單地用了些飯食。
“陳兄,方才在考場之上,鄰近那幾個號舍的家夥,沒再出什麼幺蛾子吧?”
張明遠壓低了嗓門,關切地問道。
“跳梁小醜,不足為慮。”
陳平安淡淡地說道。
“些許不入流的手段,還奈何不了我。”
“那就好,那就好。”
張明遠和李士林都鬆了一口氣。
短暫的休息之後,會試第二場的鐘聲,又敲響了。
這一場,考的是各國史論。
要求考生從曆代王朝的興衰治亂之中,選取一二典型事例,進行深入剖析,並闡述其對當今大夏王朝的借鑒意義。
這個題目,對陳平安而言,更是得心應手。
憑借著遠超常人的曆史知識儲備,以及對曆史發展規律的深刻理解。
陳平安選取了前朝大周由盛轉衰,以及本朝太祖皇帝開國創業的兩個典型案例。
從政治、經濟、軍事、文化等多個角度,進行了鞭辟入裡的分析。
論證了“得民心者得天下,失民心者失天下”的千古至理。
以及“居安思危,勵精圖治,方能長治久安”的警世恒言。
文筆老辣,見解深刻,讀之令人警醒,發人深思。
與第一場經義考試時一樣。
陳平安在答題的過程中,依舊察覺到,鄰近那幾個號舍的“特殊關照”。
這一次,他們不再釋放什麼惡臭或迷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