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慶殿上的那場風暴,以一種雷霆萬鈞之勢,席卷了整個大夏官場。
內閣首輔嚴嵩,賜死府中。
吏部侍郎徐階,打入天牢。
其餘嚴黨核心成員,數十名朝廷大員,一夜之間,儘數淪為階下之囚。
京城的天,似乎都因此而清朗了幾分。
然而,所有人都知道,這隻是開始。
一場由新科狀元陳平安,與當朝天子景泰帝,聯手掀起的,更為深刻的變革,才剛剛拉開序幕。
“考成法”。
這三個字,成了嚴黨倒台後,京城官場上,最熱門,也最令人心驚膽戰的詞語。
陳平安並沒有立刻大刀闊斧地,在全國範圍內推行。
他很清楚,任何一項改革,都需要一個穩妥的起點。
他做的第一件事,是向皇帝上奏,成立了一個全新的,臨時性的機構。
“大夏吏治考成推行司”。
這個衙門,品階不高,卻擁有著皇帝賦予的,前所未有的權力。
其職能,便是負責設計、試點、並最終推行“考成法”的全部事宜。
而這個衙門的最高長官,主事官,自然是陳平安。
衙門的辦公地點,沒有設在翰林院,也沒有設在六部。
而是,設在了都察院的隔壁。
這個選址,本身,就充滿了強烈的信號。
意味著,“考成司”的背後,站著的是以鐵麵無私著稱的,左都禦史於謙。
陳平安做的第二件事,是“招兵買馬”。
他沒有從現有的官僚體係中,挑選那些所謂的“乾吏”。
因為那些人,早已被官場的習氣,浸染得油滑不堪。
他要的,是一批,真正有理想,有銳氣,還沒有被汙染的,新鮮血液。
他的副手,是王進和武安侯林景瑞。
王進負責對外聯絡,搜集情報。
林景瑞則負責,提供必要的,武力支持。
而衙門的核心成員,則是以李士林為首的,十餘名,在本次科舉中,新晉的寒門進士。
這些年輕人,有才華,有抱負,對陳平安,更是充滿了狂熱的崇拜。
他們,將成為陳平安推行新政,最忠實,也最得力的臂膀。
除此之外,那三位被陳平安從故紙堆裡“挖”出來的老吏,也被委以重任。
他們豐富的基層經驗,將為“考成法”具體條款的設計,提供最寶貴的參考。
一個全新的,完全由陳平安掌控的,政治小團體,就此成型。
然而,新政的推行,遠比想象中,要困難得多。
陳平安的“考成法”草案,剛剛在內閣的小範圍內進行討論,便立刻,激起了巨大的波瀾。
反對的聲音,主要來自,那些以清流自居的,言官和老臣。
禦書房內。
幾位須發皆白的老臣,正跪在地上,痛心疾首。
為首的,是禮部的一位老侍郎,姓錢,是出了名的老頑固。
“陛下,萬萬不可啊。”
錢侍郎涕淚俱下。
“陳平安此法,名為‘考成’,實為‘酷吏’之法。”
“其法案中,竟以稅收之多寡,斷案之快慢,來定官員之優劣。此乃,典型的,以利為先,以術馭臣,完全背離了聖人教誨的,仁德之道。”
“為官者,首在教化萬民,修身養性。若事事以數據考量,官吏們,為了追求所謂的‘政績’,必然會橫征暴斂,與民爭利。屆時,民怨沸騰,國本動搖,其禍,更甚於嚴嵩之貪腐。”
另一位言官也附和道:“是啊,陛下。祖宗之法,不可輕易變動。我大夏立國百年,自有其法度。陳平安年少氣盛,所思所想,皆是空中樓閣,脫離實際。若任其胡為,恐將朝局,引向萬劫不複之境地。”
他們的話,說得義正言辭,句句都站在了“道德”和“祖製”的製高點上。
景泰帝坐在龍椅上,眉頭微蹙。
這些人,並非奸佞。
他們中的大多數,都是為官清廉,一心為國的忠臣。
隻是,他們的思想,早已被陳腐的儒家教條,給禁錮住了。
在他們看來,任何的變革,都是對“道統”的挑戰。
就在景泰帝,不知該如何反駁之時。
陳平安,從門外,緩緩走了進來。
他今日,是奉召,前來向皇帝,彙報“考成司”的組建情況的。
“陛下。”他先行了一禮。
隨即,他轉向那幾位跪在地上的老臣。
“幾位大人,方才所言,平安,都已聽到了。”
他的臉上,沒有絲毫的怒意。
“錢侍郎說,為官者,首在教化。平安,深以為然。”
錢侍郎聞言,微微一愣。
隻聽陳平安繼續說道:“但平安,想請教錢侍郎一個問題。”
“一個饑腸轆轆,食不果腹的百姓,您,要如何,去教化他,何為禮義廉恥?”
“一個衣不蔽體,受凍挨餓的家庭,您,又要如何,去教化他們,何為家國天下?”
錢侍郎的嘴唇,動了動,卻說不出話來。
陳平安的聲音,陡然變得有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