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大聲說“好”!然後還小聲說“我還巴不得呢!”那贏了怎麼說?
我說贏了再說。他贏了他說了算。我說好。
我思索著講什麼故事:“想起不久前讀過關於王陽明龍場悟道著《心學》的故事,正好講到了人不開心的原因,覺得這個有意義!”正派上用場。
我說:“一會開始了,你認真聽,不要插話,講完還要回答問題。他利索的回答“是!”還行了一個軍禮!我笑著開始講了:
“不久前讀過一個故事,開篇就這麼說:一個人不開心的真正原因:是智慧不夠。”我讀這句話的時候深受啟發!從王陽明一生的經曆可以詮釋這句話的真諦:
王陽明一生經曆坎坷:遭廷杖、下詔獄、貶龍場,功高被忌,被誣謀反,可謂受儘了命運的折磨,放在平常人身上,在就悶死了,但王陽明一直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!
王陽明在龍場的時候,跟他去的隨從都相繼病倒,隻有他自己安然無恙。王陽明自己說:“我來龍場兩年,也被瘴氣侵害,但是我都安然無恙,這是因為我始終保持積極的情緒,樂觀的心態,沒有像其它人一樣悲悲切切,抑鬱哀愁。”
在贛州的時候,王陽明的門徒陳九川病倒了,王陽明對陳九川說:“生病這件事,正確麵對它確實很難,你覺得如何?”
陳九川說:“這方麵的功夫,確實很難。”
王陽明說:“經常保持快樂的心情,就是功夫。”
在王陽明看來,保持快樂不是一種天賦,而是一種能力。是一種通過智慧和修行就可以獲得的能力。
王陽明正是通過他自己的智慧,在逆境中保持快樂的心境,在毒瘴之地生存下來。而且還修身治學,德業兼進,最終在龍場悟道,創立心學。
王陽明說獲得快樂的幾個重要因素:
1,活在當下,才能快樂
王陽明說:“隻存得此心常見在便是學。過去未來事,思之何益?徒放心耳。”
意思是:隻要常存養此心,就能經常覺察心的存在,這就是學問。已經過去的事,和那些還沒有到來的事,想它有什麼益處嗎?這樣胡思亂想,隻能白白丟失清明的本心。
一個人想要活得快樂,就得有活在當下的智慧。
曾經有人向馬祖禪師請教如何修行,馬祖禪師答:饑來吃飯,困了眠。
這個人就很奇怪,然後說,其它人也是這樣做的啊!難道他們和你一樣用功?
馬祖回答說:不是的,他們吃飯的時候想著睡覺,睡覺的時候想著吃飯。而我,吃飯就是吃飯,睡覺就是睡覺,所以不一樣。
王陽明曾經以此事寫過一首詩:
饑來吃飯困了眠,隻此修行玄不玄。
說與世人渾不信,卻從身處覓神仙。
簡單來說,就是活在當下的時刻,專注眼前的事情,不要胡思亂想。
專注當下的人,不對過去無謂的得失計較,身心處於一種十分和諧的安穩中,很容易引發一種超然舒緩的喜悅感。
2,破除我執,才能快樂
王陽明在龍場時,曾經打造過一個石棺。原因就是他在悟道的過程中,始終不能放下自我,放下生死。他發下大願,我就當自己死了,還有什麼好怕的呢?他在這隻石棺中靜坐修身,潛心悟道,終於有一天,了悟“格物致知”的道理。
人最大的障礙是自己,如果不能破除我執,那人就很難獲得真正的快樂。
我們之所以覺得痛苦,是因為我們的失敗。
所謂失敗,就是事情沒有像“我”想象的那樣發展運行,事情到最後,並沒有獲得“我”預期的結果,所以“我”就會痛苦。
王陽明說:所謂的尋找快樂,就是一個不斷放下自我的過程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蘇軾在《前赤壁賦》裡有這樣一句話:“惟長江上之清風,與山間之明月,耳得之而為聲,目遇之而成色,取之無禁,用之不竭,是造物者之無儘藏也,而吾與子之所共適。”
麵臨生命中的重大變故,愁緒難解,蘇軾選擇忘掉自我,返歸自然,把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入自然,以此換來生命的灑脫和快樂。所以,真正的快樂是忘我的,是一種與萬物融為一體,無拘無束,自由自在的境界。
3,少一點欲求,才能快樂
王陽明說:“吾輩用功,隻求日減,不求日增。減得一分人欲,便是獲得一分天理,何等輕快灑脫,何等簡易!”功夫在減不在增,所謂減即去物欲之昏蔽;減儘人欲,便恢複良知之本體了。古代的聖賢也都告訴我們,過多的欲望是一切痛苦的來源,我們如果把自己的快樂建立欲望的滿足上,那麼一旦欲望得不到滿足,快樂也就蕩然無存。而人的欲望是無窮無儘的,滿足了這個欲望,那個欲望就會冒出來,從此沉淪欲海,永遠不能自拔。
《道德經》裡也講: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”。
王陽明曾經舉例:古代的張良、董仲舒、諸葛亮、韓愈等取得卓越成就的人,無一不是淡泊名利之人,正因為他們的欲望少,所以才能把精力專注在事業上,最終才取得了過人的成就。
隻有通過節製自己的欲望,才能減少心中的雜念,才能讓心靈真正意義上沉靜下來,讓自己在欲海中脫身,做些有價值的事情,如此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。
我停了幾秒鐘,年輕人說:“繼續講呀!我聽得很好!不敢打斷你”。
我說“故事講完了。”
“才這麼短呀!你看我精神這麼好,還怕我會發困,這故事真不錯!很有哲理性,是大智慧。人就是要學會活在當下,要學會破除我執,減少欲望,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!王陽明是個厲害人物,了不起。”
年輕人還有一句記得特彆好:
“保持快樂不是一種天賦,而是一種能力。”
我接話說:“經常保持快樂的心情就是功夫!”這些話都講得太好了,太有高度了。
年輕人又說:“貞,我很佩服你,不是因為你故事講得好,你什麼都好!性情好,心態好,溫柔可愛,博學多才,詩詞歌賦信手拈來……有時看你那麼灼灼其華,我都有些自慚形穢……”
“打住!彆胡說。你年輕有魄力,意誌堅定,百折不撓,對工作兢兢業業!對感情堅如磐石,忠誠不渝,對我百般嗬護,竭儘全力的付出……聆聽我的萬語千言……化一場相逢的溫暖……讓我流連忘返。我都快在你的庇護之下迷失自己了。”
曾慮多情損梵行,入山又恐彆傾城。
世間安得兩全法,不負如來不負卿。
喜歡真愛人生請大家收藏:()真愛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