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城,高府。
自高楷領兵出征以來,張氏便投身佛堂,吃齋念佛,為他祈福。
這一日,她誦經完畢,忽見鸞兒盈盈走來,輕聲笑道。
“姑母,表哥此戰必能大勝敵軍,甚至奪取河州。”
張氏好奇道:“鸞兒你是如何得知?”
敖鸞展顏一笑,如百花盛開:“我曾隨道門大師,修習卜算之術,略有心得,方才為表哥算了一卦,卻是上好兆頭。”
“表哥安然無恙,不日即將凱旋,姑母放心便是。”
張氏欣喜:“托你吉言,若能如此,我便是日日吃齋念佛,也心甘情願。”
敖鸞輕聲道:“姑母,您福澤綿長,無需苦熬,表哥聽聞必然不忍。”
她這話並非虛言,母以子貴,張氏原本不過一平凡婦人,氣運稀薄。
如今,隨著高楷節節攀升,她也隨之氣運大增。頭頂青氣如雲,結成蓮花瓔珞,又有紅光照耀,福、壽二星時時垂顧。
當真令人欣羨。
敖鸞暗自感歎,表哥不僅大敗皇甫貫,甚至一舉攻取河州,全據三州之地,這勃發之運,已是勢不可擋。
正所謂:一人得道,雞犬升天。
這府邸之間,亦是一片欣欣向榮之氣,往來一眾丫環仆役,個個滿麵紅光。
家宅興盛,大業可期,恐怕唯一美中不足的,便是缺少一當家主母了。
想到這,敖鸞不禁抿唇一笑,也不知誰家女子,有這般好運,能識潛龍於淵海之中。
張氏欣慰一笑:“楷兒孝順,又有本事,這打天下全靠他一人,我這為娘的,日夜懸心,偏偏幫不上忙,隻能為他祈福,希望他平安順遂。”
敖鸞頷首道:“姑母心意誠敬,必能上達天心,垂顧表哥。”
兩人敘說一番閒話,忽見敖鸞神色一怔,麵露喜色。
“表哥率軍凱旋,已至城門之外了。”
張氏又驚又喜:“楷兒此番出征,時日長久,他又是個體恤兵卒的,怕是吃喝不合口味,我得給他備好素日愛吃的菜,好好補補。”
……
金城門外,正如敖鸞所料,高楷率軍凱旋。
城中百姓聽聞捷報,一片歡騰,個個踴躍來迎。
高楷笑了笑,招手回應,引來一片歡呼。
待回返府邸,一眾文武彙聚一堂,齊聲恭賀:
“恭喜將軍,一戰攻取河州,全據三州之地。”
眾人皆是喜不自勝,眼見主上前景越發廣闊,一個個似有無窮動力,恨不得早日輔佐高楷一統天下,封侯拜相,位列公卿。
高楷一抬手,令眾人起身:“此番大勝,皆仰賴諸位轉運糧草、安穩民心,將士們浴血廝殺、奮不顧身。”
“傳令,凡有功之人,一律厚賞,不得有誤。”
吳弘基躬身道:“遵令!”
高楷繼續說道:“河州既定,也可騰出手來,招降疊、岷二州了。”
“我此番出征,這二州刺史可有何異動?”
周順德拱手道:“疊州刺史孫士廉,並無異動,據斥候探知,其人隻在府中安坐,旁觀天下風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