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呼聲傳遍四方,李元和見狀,仰頭大笑數聲,策動駿馬,直往城中奔去。
“大勢已去!”
孫士廉站在城頭,眼見此景,滿臉皆是灰敗,提起手中長劍,便要自刎。
便在此時,忽見城下一番動亂,敵軍衝勢皆戛然而止,他不禁放下長劍,凝神看去。
“報!”城下數員斥候策馬疾馳而來,驚惶叫道,“稟將軍,高楷麾下都尉褚登善,領兵進犯宕州,已兵臨懷道城下。”
“什麼?”李元和仿佛聽到天方夜譚,不敢置信道,“你再說一遍?”
斥候戰戰兢兢重複了數遍,李元和方才相信自己並非在噩夢之中。
隻是,這怎麼可能?
高楷兵馬不是全都投入岷州,對抗晝兒去了麼?
這褚登善怎會莫名其妙突襲宕州,圍攻懷道城?
這駭人聽聞的消息,如同晴天霹靂,震得眾人頭暈目眩,一時間進退兩難,隻得僵在原地,聽候他下令。
方才氣勢如虹,轉眼間便偃旗息鼓,恐慌焦急之心,在眾人之中,疾速蔓延。
須知,李元和這支兵馬,全都來自宕州,土生土長的懷道、良恭二縣軍民。
此刻聽聞宕州危急,褚登善大軍圍困懷道,家人有性命之憂,一個個皆是心急如焚,恨不得插翅飛回家中。
若非李元和軍紀嚴明,麾下這兩萬兵卒,早已作鳥獸散了。
隻是,這等情形之下,眾人哪裡還有攻城之心,便是這合川唾手可得,也擋不住歸心似箭。
李元和一時間猶豫不決,有心下令眾人繼續攻城,又擔憂這道軍令,導致軍心大亂。
“好機會!”
城頭之上,孫士廉見了這般景象,連忙命令殘餘守卒,把守牙城城門。
又發動城中百姓,男女老幼齊上陣,意欲嚴防死守。
誰讓這李元和得意忘形,下令破城之後,縱兵劫掠三日。
城中百姓,皆飽受戰火侵擾,自然不願遭受兵燹之災,丟了身家性命。
一個個踴躍登上城牆,鼓動聲勢,襄助孫士廉據城堅守。
這一番動靜,惹得李軍兵卒愈發躁動不安。
李元和四下環顧,陡然歎息一聲:“天意如此,我亦無可奈何。”
“傳令,鳴金收兵,回返懷道,抗擊褚登善大軍。”
“是!”眾兵卒轟然應諾,和來時一般,匆匆退去。
孫士廉鬆了口氣,轉而想起一事,既驚且佩道。
“主上料敵先機,竟然看破了李家詭計,趁勢反擊。”
三日前,他接到軍令,褚登善將領兩萬兵馬,前來增援,他正欣喜,卻遲遲不見大軍蹤跡,還以為遭遇不測。
沒想到,褚登善已悄然前往宕州,圍攻懷道,便是他也蒙在鼓裡。
不消說,這必然是高楷安排,變相為他解圍,逼得李元和不得不撤兵回返。
這一番將計就計,當真是神來一筆,恰到好處。
“主上用兵之能,當真是爐火純青。”
孫士廉感慨不已,忽而大笑道:“這李元和匆匆退去,疲於奔命,怎知這一路上沒有意外之喜,哈哈哈!”
然而,合川城外,李元和率軍飛奔,早已無暇他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