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氏覺淺,早已起身,給菩薩奉上香火後,便在房內梳洗,聽聞她來,連忙叫請。
“皎兒攜穠哥兒,給阿娘問安。”楊皎笑著行禮。
“快起來。”張氏一迭聲道,“穠哥兒今日可好?”
“正喂了母乳,身子康健。”
“那便好!”張氏笑容滿麵,“快讓我瞧瞧。”
她接過繈褓,穠哥兒舔著小手指,眨巴眼睛,嘴裡“哦哦”不知說些什麼。
張氏隻覺含在口中怕化了,捧在手心又怕摔了,當真疼愛不儘,恨不得將這世間一切珍寶都給小孫兒。
這會子,穠哥兒不哭不鬨,滿臉憨態,當真粉雕玉琢,叫人滿心憐愛。
蘭桂忍不住讚道:“小郎君這模樣,當真是菩薩座下的金童下凡,著實可愛。”
“這眉眼,像極了郎君,簡直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。”
張氏眉開眼笑:“你這巧嘴,最會哄人了。”
說笑片刻,忽聞丫鬟來報,鸞姑娘來了,張氏連忙讓請。
不多時,兩個小丫鬟掀開布簾,敖鸞一襲寶藍色襦裙,不施粉黛,款款走來,行禮道:“鸞兒給姑母問安。”
“見過嫂嫂。”
張氏笑著讓她起身,抱著穠哥兒不撒手。
敖鸞佯裝吃醋:“姑母有了穠哥兒,便把鸞兒忘了,當真叫人傷心。”
張氏笑道:“你這猴兒,還和小侄兒爭寵不成?”
一番話,說得眾人都笑了。
敖鸞笑靨如花:“我自是寶愛穠哥兒,特意製了一張符籙,祛除邪祟,為穠哥兒積福消災。”
她捧上一枚玉符,通體青光湛湛,隱約有勃勃生機湧動。
所謂木生火,穠哥兒秉承火德降世,以這青玉符,最能護持。
楊皎頗有見識,一看便知其中好處,鄭重道:“鸞兒有心了,我代穠哥兒謝過。”
敖鸞一笑:“嫂嫂不必多禮。”
便將這青玉符,擱在繈褓之中。霎時間,隻覺穠哥兒越發活潑,笑著露出小酒窩,惹得三人稀罕不已。
說話間,楊皎命丫鬟們呈上各色糕點,一一擺在萱花桌案上。
張氏與敖鸞一觀,便知皆是自己素日喜好,不由感慨楊皎用心,處事周全。
張氏笑道:“你每日裡,既要照顧穠哥兒,又要管家理事,著實勞累。”
“這些吃食之事,便交給管事婆子,庖廚們便是,莫要太過操勞,累壞了身子。”
楊皎起身道:“阿娘體恤,媳婦省得。”
巧惠呈上一碟糕點,裝飾五色彩旗,頗為彆致。
楊皎切下一小片,輕輕搭在穠哥兒額頭,口中祝禱:“願我兒百事俱高!”
穠哥兒好奇地眨眼,嘴裡冒著小泡泡。
待用過糕點朝食,丫鬟們奉上銀耳蓮子湯,三人淺嘗輒止。
糕點撤下,張氏命人端來一壺酒。
“酒能祛百慮,菊解製頹齡。”
“這是我新釀的菊花酒,你們嘗嘗,與往年可有不同之處?”
重陽佳節,飲菊花酒,正是一大習俗。
菊花酒又被稱為“吉祥酒”,寓意祛災祈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