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楷笑了笑:“傳我軍令,從三道募兵五萬,以供調用。”
“米倉道這一路,由哥舒浩為主將,晏清為記室參軍,率兵兩萬。”
“水路,則由段治玄為主將,馬規元為副將,率兵一萬五千之數。”
“竇公,有勞你調撥糧草。”
“得令!”眾人凜然遵從。
夏侯敬德見諸將皆有任命,卻遺漏他一人,不由甕聲道:“主上,末將願領兵出征。”
高楷笑道:“稍安勿躁,早晚必有任命,還愁沒有立功之機麼?”
“是!”夏侯敬德放下心來。
想了想,高楷朗聲道:“傳令元整,命他率領五千兵卒,從葭萌關進發,直取劍門關。”
眾人皆大惑不解。
劍門關易守難攻,主上已然決定繞行,為何又派遣元整前往攻取?
這區區五千兵卒,怎能建功?
楊燁咂摸片刻,詢問道:“主上可是故布疑陣,迷惑劍門關守將?”
高楷淡笑道:“兵法雲,實則虛之,虛則實之。”
“既繞過劍門關,便叫元整領兵佯攻,牽製蜀軍主力。”
“如此一來,米倉道、水道兩路兵馬,正可伺機而動。”
“主上思慮周全。”眾人皆是讚歎。
楊燁卻頗為疑惑,以往之時,每逢戰事,主上必定率軍親征,身先士卒,此次為何裹足不前?
正思慮時,忽聞高楷鄭重道:“此次征伐蜀國,至關緊要,絕不可疏忽大意。”
“望爾等齊心協力,共舉大事。”
拿下劍南道,便坐擁四道之地、七十五州。
更有蜀地這個糧倉,人口殷實,足以成就帝王基業。
堪稱立國之戰!
“遵令!”眾人轟然應諾。
待眾人告退,高楷登高望遠,暗思:這一戰,頗不尋常。
似有何處被我忽略了,卻又想不起來。
他放眼望去,無論金牛道、米倉道,還是水道,皆籠罩在一片迷霧之中,不知根底。
“看來,兵分兩路,雖為上策,卻缺乏某個契機。”
“若無這個契機,恐怕金牛道、水道皆是困頓,無法建功。”
正是基於此,他方才決定,暫且在南鄭坐鎮,觀望形勢。
“但願一切順遂,早日攻取蜀國,一統神州西北。”
……
話分兩頭,卻說劍南道,成都。
王宮中,群臣濟濟一堂。
“高楷來勢洶洶,孤該如何應對?”張常遜神色慌亂。
孟之祥拱手道:“大王,當務之急,須得調兵遣將,前往各處關隘鎮守,禦敵於成都之外。”
張常遜猶豫不決:“孤聽聞,高楷頗為仁德,不殺降者,我等何不順勢投降,保全性命?”
他自小長於深宮,婦人之手,不通軍事,性子仁弱。
卻無領兵之能,也無頑抗之心。
甚至想著,獻城投靠,繼續過安逸日子。
然而,孟之祥厲聲喝道:“大王慎言!”
“高楷仁德之名,不過自吹自擂,怎可輕信?”
“何況,一旦投降,宗廟社稷必然不存,九泉之下,大王有何顏麵去見列祖列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