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楷見此,哭笑不得。這“二老一小”竟當眾爭吵起來,誰也不讓誰。
眼看三人吵嚷著下場比試,他連忙製止:“我知爾等戰意,無需大動乾戈。”
夏侯敬德甕聲道:“主上,怎能讓老幼上陣,豈非叫石重胤嘲笑我等無人?”
“末將隻需一萬兵馬,擊敗兩家聯軍。”
李光焰緊隨其後:“末將亦隻需一萬兵馬,定能斬將奪旗。”
鮮於通、裴行基、唐檢諸將紛紛請戰。
高楷思忖片刻,朗聲道:“諸位一片忠心,我自然知曉。”
“不過,戰場之上,必須聽從軍令,不得一意孤行。”
“是!”諸將停歇爭辯。
高楷繼續說道:“此次,便由嚴、丁二位老將軍出戰。”
“謝主上!”嚴光遠、丁開山二人大喜。
“你二人各率一萬兵馬,為前軍。”高楷囑咐道,“切記,知己知彼,方能百戰不殆。”
“是!”二位老將俯首聽命。
待兩人前去召集兵馬,堂中頓時炸開了鍋。
“主上,丁刺史年過五十,嚴將軍接近六十,已然老邁,怎可上陣廝殺?”唐檢滿臉不讚同。
趙喆神色激動:“主上偏心,專讓老將軍出戰,卻不讓青壯上陣。”
李光焰亦有微詞:“主上,嚴將軍、丁刺史二人,雖有勇力,卻不可久持,上陣廝殺可非兒戲,須得慎重。”
夏侯敬德、鮮於通、裴行基等人群情洶湧。
不光諸將出言反對,便是一眾文臣亦不理解。
“主上,嚴將軍、丁刺史二人雖說老成持重,終究上了年紀,一旦征戰不利,出現閃失,怕是弄巧成拙。”徐晏清勸諫道。
楊燁建言道:“主上既派二位老將軍出戰,不如安排各將領軍接應,以免耽誤大事。”
“此言極是!”諸將不約而同點頭。
高楷環顧眾人,鄭重道:“爾等皆以為兩位將軍年老,不宜出戰。”
“若不出我所料,此戰,二位老將必能擊敗石重胤、突厥兩家聯軍。”
“爾等暫且拭目以待,勿要多言!”
“是……”眾人隻得偃旗息鼓。
心中卻暗自搖頭:主上太過憐老,竟將這等大戰,交托於兩個老丈身上,必有禍事。
高楷將眾人神情儘收眼底,不由暗笑:你們都如此想,石重胤、突厥聯軍必然更加輕視。
然而,嚴光遠、丁開山二人年紀雖老,本領可還沒老。
正要用這驕兵之計,一戰定乾坤。
另一頭,嚴光遠、丁開山二人統率兩萬兵卒,出了原州,直奔涇州而去。
晝夜輪轉,疾馳兩日,依稀可見十裡外安定城輪廓。
一條大河橫貫東西,蜿蜒曲折宛如玉帶,穿過護城河,流向京畿道邠州,最終在雍州注入渭水。
這大河正是涇水,水流清澈,與渭水迥然不同,正所謂:涇以渭濁,湜湜其沚。
在這崇山峻嶺之中,更呈現出“涇流之大,兩涘渚崖之間,不辯牛馬”的壯闊景象,叫人歎為觀止。
涇州便因涇水得名,乃是長安西出陽關的咽喉要道,攏共有五縣:安定、靈台、良原、潘原、臨涇,以安定為治所。
此刻,兩位老將領兵來此,下令擇依山傍水處下寨。
一麵各率千餘輕騎,披掛上馬,前往城下搦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