至於高楷,則領中軍四千八百人,坐鎮指揮。
“傳我軍令,全軍將士,即刻起行,至涇水南岸、武亭川排布陣勢。”高楷繼續說道。
“敢有怠慢者,一律軍法處置!”
“遵令!”眾人凜然遵從。
另一頭,王宗仁親率兩萬兵卒晝夜疾馳,出岐州,來至武亭川十裡之外。
這裡位於三州交界處,南來北往必經之地,十分險要。
“報!”便在這時,一員斥候策馬奔來,拱手道,“大將軍,前頭發現高軍蹤跡。”
王宗仁麵露喜色:“高軍在何處,何人為將,有多少兵馬?”
若能在高楷進犯長安之前,先一步將他阻截,自是最好。
斥候一五一十道:“高軍正在武亭川列陣等待,由秦國公高楷親自率領,有兩萬之眾。”
“高楷?”王宗仁驚愕萬分,“他竟在此處等候?”
陸紀覽疑惑道:“大將軍,高楷托大,在此駐留,豈非喜事一樁?”
王宗仁歎息一聲:“事到如今,你還不明白麼?”
“高楷隻率兩萬兵卒,怎能攻取長安?”
“他一切布置,隻為引我等出岐州,與他一戰。”
“他若得勝,不光我等死於非命,岐州定然易主,長安也不過一座孤城。”
“屆時,萬事皆休!”
“這……”陸紀覽駭然失色,“他竟如此詭計多端?”
王宗仁懊悔不迭:“早知如此,必然聽取許晉之言,突襲南鄭。”
陸紀覽麵色灰白:“大將軍,這該如何是好?”
王宗仁咬牙道:“為今之計,隻能與他一戰,希冀得勝。”
話雖如此,他卻毫無把握。
陸紀覽仿佛抓到救命稻草:“大將軍,不如請許晉出謀劃策?”
王宗仁正有此意,卻見一員小卒惶恐跑來:“大將軍,許參軍不知所蹤。”
“怎會如此?”陸紀覽驚愕失色。
王宗仁喟然長歎:“樹倒猢猻散,果不其然。”
陸紀覽恨聲道:“他既棄我而去,從此恩斷義絕。”
“大將軍,此人有名將之才,不如派人追擊,將他殺了,以免他投靠高楷。”
王宗仁搖頭道:“讓他去吧,大戰在即,不必為此分心。”
“是……”陸紀覽應下,卻恨意難消,暗中指使人前去追殺。
……
天佑十三年,八月。
雍州、奉天城外三十裡,涇水南岸,武亭川。
高楷、王宗仁各率兩萬兵卒,列陣以待。
“王宗仁治軍嚴謹,倒是一員大將。”高楷觀望齊軍陣容,稱讚道。
唐檢點頭附和:“王宗仁出身太原王氏,家學淵源,自幼喜愛兵法,時常與大周名將薛衍高談闊論,晝夜不息。”
“時人多有讚譽。”
楊燁驚訝道:“薛衍可是大周朝廷碩果僅存的名將,王宗仁竟能和他媲美。”
李光焰頗為向往:“薛將軍平定遼東之亂,震懾高句麗,又遠征草原,所向披靡,使突厥不敢南下而牧馬,名揚天下,著實我輩楷模。”
“好漢不提當年勇,這不過是陳年往事。”夏侯敬德甕聲道,“薛將軍雖然悍勇,我輩青壯正當其時,豈能弱於他?”
高楷笑了笑:“敬德有這等誌氣,可喜可賀。”
另一頭,王宗仁觀望高軍陣勢,麵沉如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