念及此,張釗沉聲喝道:“全軍聽令,列陣,隨我迎敵。”
“得令!”
不多時,五千兵卒迅速排列陣型,以陌刀手在前,弓弩手在後,隻等高軍進入射程,便萬箭齊發。
半山坡,李光焰身先士卒,率眾人衝鋒而下。
卻見趙軍士卒,麵臨伏兵卻毫無懼色,反而一個個迅速結成陣型,整暇以待。
不由稱讚:“趙軍果然悍勇,這張釗,也不愧是劉競成麾下第一武將。”
“傳我軍令,不必靠近,隻在山腳下列陣。”
趙軍既有防備,自然不能擅自衝擊,以免死傷慘重卻徒勞無功。
不妨就在山腳下,隔著雙方陣型,拉弓對射。
不一會兒,五千士卒列錐形陣,與趙軍相隔二百步,近在眼前。
對麵,張釗頗為驚訝:“這領兵之將,莫非是李光焰?”
“正是!”左都尉點頭,“此人為高楷麾下武將第二,僅次於夏侯敬德。”
“據聞,他有勇有謀,性格沉穩,深得高楷信任,倚仗為肱骨。”
“果然沉穩有度,名不虛傳。”張釗讚歎一聲。
片刻後,兩軍對壘,李光焰朗聲問道:“張將軍如何得知,小關有伏兵?”
張釗沉聲道:“我不曾得知,隻不過恰逢其會,叫斥候去探查一番罷了。”
李光焰歎道:“張將軍竟謹慎至此?”
張釗笑了笑:“李光焰,爾等既已暴露,還不束手就擒?”
“我家大王最喜英才,你若棄暗投明,必得重用。”
“無需屈居於夏侯敬德之下,豈不痛快?”
“這等挑撥離間之言,就不必說了。”李光焰斷然搖頭,“我受主上大恩,絕不會行不忠不義之事。”
張釗目光讚賞:“倒是一員忠臣。”
雖然未能給大王招攬一員良將,有些可惜,但各為其主,隻能手底下見真章了。
隨他一聲令下,一眾弓弩手即刻放箭,霎時間,箭如飛蝗。
李光焰神色一凝,同樣下令,以弩箭對敵。
一輪對射之後,兩家戰損相差無幾。
張釗、李光焰皆神色一震,心知棋逢對手,彼此皆是勁敵。
念及此,兩人不約而同喝令弓弩手退下,各自持刀執槍,胯下戰馬一躍,悍然戰至一處。
“鏗!”刀槍相撞,頃刻間爆發一陣銳鳴。
張釗手持橫刀,幾乎傾儘全力,本打算一擊殺敵,沒想到,李光焰穩穩擋住,似乎毫不費力。
不由暗驚:這李光焰,竟有如此武力。
然而,他在高楷麾下,卻仍屈居第二。
真不知,那第一猛將夏侯敬德,是何等風采!
對麵,李光焰亦暗暗心驚,天下英雄果然層出不窮,這張釗名揚河東,果然不可小覷。
想到這,他提起十二分警惕,毫不留手,將一身所學儘皆施展。
登時,銀槍在他手中,恍如暴雨梨花開,令人目眩神迷,卻暗藏著致命的殺機。
張釗神色一凜,絲毫不敢輕視,隻將一柄橫刀舞得水潑不進,堪堪與之抗衡。
“李將軍好槍法!”他忍不住讚賞,“怕是常山趙子龍,也不過如此。”
“張將軍謬讚。”李光焰麵色尋常,“我觀張將軍武藝,頗有張文遠風範。”
兩人互相誇讚,頗有惺惺相惜之感。
隻是,這戰場之上,不是你死便是我亡,容不得絲毫大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