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一向希冀家和萬事興,打算先和張氏、楊皎商議,再做決定。
崔皓也未多勸,隻是鄭重道:“即便非薛家女,主上也該重視開枝散葉之事。”
“你所言在理!”高楷微微點頭。
待崔皓告退,高楷沉思片刻,忽然問道:“寅虎,這段時日,宮裡、外朝,是否皆有議論?”
王寅虎神色一凜,恭聲道:“奴婢不知外朝如何,隻知宮裡一派和諧,並未有風言風語。”
“一派和諧?”高楷玩味一笑,“宮裡人丁單薄,倒也尋常。隻是,這滿朝文武,盯著後宮作甚?”
“莫非無事可做,如此安逸?”
這輕飄飄一句話,卻讓整座大殿溫度驟降。
數個小黃門將頭低下去,噤若寒蟬,便是王寅虎,也屏息凝神,不敢貿然接話。
所幸,高楷轉瞬便恢複一片和煦,朗聲道:“傳令,命五道八十一州刺史,除卻京兆府,輪流進京述職。”
這些時日,不少地方官吏,亦上書勸說,更有打算進獻美人者。
他可得敲打一番,讓他們專心治政安民,不要盯著後宮這一畝三分地。
“遵令!”王寅虎鬆了口氣,連忙應下。
心中感歎:郎君威嚴日盛,即便一句戲言,也讓人大氣不敢喘。
古人雲,伴君如伴虎,果然如此。
晚間時分,高楷前往延恩殿,向張氏問安。
母子倆敘話片刻,他開口道:“阿娘,今日有朝臣進言,勸我納侍妾,綿延子嗣。”
“不知阿娘有何教誨?”
張氏笑道:“這倒是巧了,先前,我與你媳婦一行人來長安,於司竹園暫住。”
“恰有一名小娘子,模樣性情皆是出挑,我看著喜歡。”
她雖也想高楷子嗣繁盛,不過並未對楊皎耳提麵命,也未勸說高楷。
蘭桂時常感歎,有老夫人做婆婆,夫人當真好運。
“司竹園?”高楷驚訝,“可是薛家之女?”
“正是!”張氏直言道,“薛家不愧是大族,禮數周到,家風嚴謹,著實不錯。”
高楷心中詫異,竟然如此巧合?
正思量時,張氏難掩好奇:“不知朝臣舉薦的,是哪家小娘子?”
高楷和盤托出,引得她頗為驚奇:“不是一家人,不進一家門。”
“如此湊巧,這薛家小娘子,莫非乃天賜良緣?”
高楷淡笑道:“天意自古高莫問,此事,多半是人為。”
張氏並非尋常後宅婦人,聽他語氣,便知他心中不悅——這個中緣由,必與前朝有關。
想了想,她勸慰道:“我兒不必動怒。”
“須知,你如今為秦國公,萬民之主,手握大權,自然有人百般討好。”
“鑽營之事,並非因你一人而起,也絕不會因你一人而終,人心如此,皆是尋常,無需耿耿於懷。”
“阿娘真知灼見!”高楷稱讚道,“孩兒受教了!”
張氏搖頭道:“為娘久居後宅,見識淺陋,不過是旁觀者清罷了。”
“外朝的事,為娘不便置喙。不過,有一件事,還望我兒謹記,無論你如何動怒,切莫牽連薛家小娘子。”
“女子本就不易,斷不能惹人非議,壞了她名節。”
高楷鄭重道:“孩兒謹聽教誨!”
喜歡開國皇帝:從望氣術開始請大家收藏:()開國皇帝:從望氣術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