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道,齊州,曆城,鄭國公府。
徐智遠讚道:“秦國公高楷,不愧是當世梟雄。”
“不光覆滅劉競成,更大敗始羅可汗。”
“戰績彪炳,天下少有人敵。”
武毅將軍張建兆讚同:“劉競成文韜武略,皆為當世一流,麾下更有賢才猛將輔佐。”
“沒想到,竟全然不敵高楷,兵敗身亡。”
忠武將軍郭恪笑道:“劉競成因一則童謠,猜疑麾下大將,不予重用,一朝覆滅倒也在情理之中。”
“突厥好戰嗜殺,連年南下劫掠,視我中原百姓為牲畜,著實可恨!”
“如今,秦國公大敗始羅可汗,卻是大漲我漢家威風!”
即便互為敵人,徐智遠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。
高楷這一戰,讓突厥膽寒,再不敢肆意侵略。
不知讓多少百姓免於戰火,死於屠刀之下。
可謂功莫大焉!
長史曹全政忽然開口:“高楷每得一道,必先安定民心,撫慰百姓,暫且不會動刀兵。”
“縱觀四方,須得警惕燕國公趙德操。”
“此人野心勃勃,誌在天下。若要動兵,除卻都畿道,便是河南道,不可不防。”
徐智遠頷首:“依你之見,他將劍指何方?”
曹全政不假思索:“都畿道,洛陽。”
“哦?”徐智遠好奇,“何以見得?”
“河北道四鄰,三麵為強藩,惟有王玄肅最為弱小。”
“柿子挑軟的捏,趙德操必然懂這個道理。”
徐智遠眸光微眯:“既如此,可要出兵,和他爭奪洛陽?”
曹全政搖頭:“洛陽居天下之中,形勝險固,但也是四戰之地。”
“即便占據,也會群敵環伺,不得安生。”
“譬如王玄肅,隻能困守孤城以自保,卻毫無開拓之力。”
“昔日,高楷棄洛陽,奪取河東道,便是這個道理。”
徐智遠點了點頭,頗為歆羨。
縱觀高楷坐擁之地,正是神州西北一角,便如強秦,俯瞰六國,進可攻,退可守,立於不敗之地。
即便一時失利,也可據守關中,倚仗巴蜀休養生息,再北上南下,鯨吞神州。
想到這,他不禁歎息自己半生飄零,等到發跡之時,早已被人搶占先機。
張建兆建言道:“主上,既不能奪取洛陽,不如攻打竇至德,全據河南道。”
徐智遠同意:“竇至德誌大才疏,多謀而少斷,有賢才猛將卻不能用,坐擁中原精華之地,反倒屢戰屢敗,並非撥亂反正之主。”
“河南道二十三州,正該有德者居之。”
郭恪提起一事:“主上,柴公來書,欲將滑州獻上,內附鄭國。”
河南道攏共二十三州,徐智遠、竇至德各占十一州,平分秋色。
惟有一個滑州,為柴讓占據,位於兩者夾縫之中。
往日裡,倒可以作為緩衝,互相博弈。
然而,趙德操覬覦都畿道,必興兵南下。
屆時,滑州便成了危險之地,直麵兵鋒。
柴讓心懷畏懼,隻能投靠徐智遠,這個昔日手下。
徐智遠皺了皺眉,轉瞬笑道:“柴公既來,這鄭國公的爵位,我理當相讓,居於次座。”
他走投無路之時,正是柴讓收留,交托兵權,委以重任,又讓諸多賢才猛將輔佐,他才創立這番基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