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到這,呂洪鄭重道:“師兄,若論疆域、兵馬、才德、名聲,秦國公遠勝於燕王。”
“你我不如南下長安,投奔秦國公。”
孫伯端有些遲疑:“秦國公覆滅趙王劉競成,大敗突厥始羅可汗,坐擁天下六道,聲勢正盛。”
“想必有道門大派、佛門大寺輔佐,英才如雲。”
“你我出身平平,毫無名聲,恐怕不受重視。”
呂洪笑道:“師兄多慮了。”
“師弟早已打聽過,秦國公麾下並無佛門大寺,至於道家,雖有仙都、通明二派。”
“然而,仙都派三位弟子,謝無逸棄道做官,一心仕途,謝無憂為女冠,恒通則輔佐吐穀渾汗王慕容承泰。”
“通明派承影道人,自從前蜀王張常遜投降秦國公、且受到禮遇之後,便隱於青城山,避世不出。”
“如今,秦國公麾下,並無道家弟子輔佐,正是我等投奔良機。”
“承影道人方才是我輩楷模。”孫伯端先是讚歎一聲,又頗為疑惑。
“秦國公坐擁天下六道,威名赫赫,卻無高人襄助,這是何緣故?”
呂洪語氣滿是驚歎:“師兄有所不知。”
“自秦國公起兵以來,連戰連捷,毫無敗績。”
“每一步都如有神助,似能趨吉避凶,屢屢看破詭計,規避法力神通。”
“譬如崆峒派、玉虛派、千佛寺、仙都派、樓觀道、龍興寺等道家、佛門高真,皆算計不成,反倒自食惡果。”
“實在匪夷所思!”
孫伯端驚訝:“既無高人輔佐,他這偌大基業,莫非全憑征戰廝殺得來?”
“正是!”呂洪頷首,“師弟遊曆天下,敢於斷定,能與秦國公媲美者,鳳毛麟角。”
孫伯端不勝感慨:“我常年於山中修行,卻如井底之蛙,不識天下英雄。”
“竟不知神州大地,有這等明主。”
“既如師弟所言,宜早不宜遲,你我速速南下,前去長安。”
“師兄且慢!”呂洪提起一事,“三年前,師兄曾在幽州雲遊,無意間救下一人,稱讚其有王佐之才,國公之運。”
“不如請他同往,向秦國公舉薦,豈非一件功勞?”
孫伯端搖頭道:“此人命格貴重,自有主見,非我等所能左右。”
“況且,我曾為他推算,距離他氣運勃發,展露才華,尚需一段時日。”
“不可強求。”
呂洪頗覺遺憾。
孫伯端笑道:“良禽擇木而棲,賢臣擇主而事。”
“他既有大氣運,縱然一時明珠暗投,終將得遇明主。”
“不必急於一時。”
“師弟孟浪了!”呂洪麵露慚愧。
兩人商議一定,忽然化作一道清風散去,飄渺無蹤。
……
天佑十四年,四月底。
長安城。
高楷率軍凱旋,數十萬民眾夾道恭迎,鑼鼓喧騰,旗幌招展,人人與有榮焉。
畢竟,秦公此次大勝,既一舉覆滅劉競成,得河東道十九州,更大敗突厥,使其遁逃王庭,不敢輕易南下。
可謂大揚國威!
身為秦公治下軍民,自是榮辱與共,期盼秦公早日一統天下,開創太平盛世。
高楷看在眼中,不由感慨民心思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