承天門下,王寅虎倏然回望,見敖鸞佇立城樓,飄飄乎如遺世獨立,羽化而登仙,不由驚歎。
“這表姑娘當真神秘莫測,會法術,又能掐會算,字字珠璣,仿若九天玄女,令人過目難忘。”
“不過,縱觀郎君身旁,無論前朝,還是後宮,個個不同凡響,各有本領。”
“讓人不得不讚歎,郎君識人之明。”
他撫摸著魚袋上“內侍省”刻痕,望向前方飛簷鬥拱,暗思。
這恢宏壯麗的太極宮,每一個人,實則都圍繞郎君運轉。
譬如他,每一個動作,皆精準複刻律令。
不過,竭儘全力,做好份內之事,這本就是對郎君最好的報答。
……
天佑十四年,十一月十五日。
高楷班師回朝,朱雀大街兩側人山人海,皆夾道恭迎。
他身穿金甲,腰懸金鱗刀,經朱雀門,進皇城,過太常寺,來到宗廟獻俘,告祭先祖英靈。
隨後,踏過承天門大街,走進太極宮,過兩儀門,來到武德殿。
朝中文武百官早已等候多時,見他落座,齊聲道賀:“恭喜主上,平定河北道,得二十四州!”
“同喜!”高楷笑道,“我出征時,朝中諸事,有勞諸位處置,夙夜憂勤,辛苦了!”
眾人連道不敢:“主上言重了,此乃臣等份內之責。”
寒暄片刻,竇儀倏然出列,拱手道:“主上,您已坐擁天下七道,近半壁江山,理當稱王,以順天承運。”
聽聞此言,一眾文臣武將儘皆拱手:“請主上稱王,以順天承運!”
“可!”高楷並未推辭,“請二位道長,算定吉日,以舉行大典。”
“是!”孫伯端、呂洪連忙應下。
“竇公,有勞你籌備典禮,一切從簡即可!”
“遵命!”
蕭宇建言:“主上,朝中之事日益繁多,光靠六部司處置,實在力有未逮。”
“不如擴充三省六部,九寺五監,完善規製,擢升賢才,以各司其職,調理諸事。”
高楷點頭:“此話在理!”
“便增設尚書、門下、中書三省。尚書省下轄六部,每部四司。”
“至於九寺五監,暫且擱置。”
群臣皆喜,擴充官製之後,眾人官位自當水漲船高。
蕭宇:“主上,三省之中,尚書省為重中之重,請您親為尚書令,統禦百官。”
“可!”
沈不韋拱手道:“主上,您既稱王,可移居兩儀殿,坐鎮內、外二朝。”
高楷頷首:“宇文凱,你將太極宮諸殿,稍作修葺,以備使用。”
“遵令!”
高楷環顧眾人,笑道:“諸位勞苦功高,待大典之後,我自當論功行賞!”
“謝主上!”群臣大喜下拜。
“起來吧!”
“寅虎,讓織染署,備好冕服,官袍,以及秦王太妃,秦王妃朝服。”
此次封王,不光前朝百官有封賞,後宮眾人也相應晉升,乃至三代先祖,也得一一追封。
“諾!”王寅虎忙不迭地應下。
“此外,傳令七道各州刺史,輪流進京述職。”
“大典之日,他們也可參與。”
“是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