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州,潼關。
高楷率領中軍到此,暫作休憩。
“大王,奉宸司探知,竇至德派人出使楚國,請蕭憲出兵。”
“蕭憲答應了麼?”
“暫無消息。”
高楷笑道:“竇至德這是病急亂投醫。”
“楚國以北,有我秦國,東南,有吳國,他在這夾縫中生存,本就艱難,還敢興兵來犯?”
崔皓附和:“蕭憲縱然起兵,又怎會為竇至德解圍,為他做嫁衣?”
唇亡齒寒的道理,廣為人知,但能不能做到雪中送炭,便見仁見智了。
王景略建言:“大王,以防萬一,可讓商州刺史王宗仁提高警惕,以免蕭憲貿然來攻。”
“可!”高楷讚同。
“光焰、敬德,他們這兩路大軍,進展如何?”
“按照大王謀劃,正合圍陝州。”
“刺史孟宗權據守陝縣不出,不過,其餘五縣大多望風而降。”
“不錯!”高楷笑了笑。
“竇至德可派兵來援?”
唐檢點頭:“他派麾下大將賀周,領三萬兵馬,直奔陝州而來。”
“盯緊這支兵馬,設法圍點打援。”
“遵令!”
高楷忽又問起一人:“徐智遠有何動靜?”
“據聞,他正忙著登基大典,無暇分心他顧。”
崔皓哂笑:“都到了這時,他還對天子之尊孜孜以求,可笑!”
高楷淡聲道:“此人頗有謀略,遠非竇至德可比,讓奉宸司多作探查,勿要鬆懈。”
“是!”
……
齊州,曆城。
“登基大典可都準備好了?”
“回稟大王,一切準備妥當,隻等吉日了。”
徐智遠點頭:“六部各司其職,絕不可出一絲差錯,貽笑大方。”
“遵令!”
說完此事,徐智遠問道:“秦、夏二國戰事如何?”
張建兆回言:“秦王兵分三路,共計十萬之眾,圍攻陝州。”
“如今,惟有陝縣一地堅守,其餘五縣皆降。”
“竇至德派賀周領三萬兵馬增援。”
“若末將所料不錯,秦王下一步,必然圍點打援,將這支援兵覆滅。”
徐智遠頷首:“建兆真知灼見,從未出錯。”
“看來,竇至德危在旦夕了!”
郭恪拱手:“大王,都畿、河南二道,互為唇齒,唇亡則齒寒,不可坐視竇至德被秦王攻滅。”
徐智遠擰眉:“依你之意,孤得出兵救他?”
郭恪直言不諱:“秦王威壓天下,鄭、夏二國若不抱團取暖,隻會被各個擊破。”
“還望大王拋開往昔恩怨,以大局為重。”
徐智遠沉吟不語。
曹全政察言觀色:“郭將軍不必急切。”
“依我看來,竇至德必然求救於蕭憲。”
“若蕭憲出兵,我們可坐山觀虎鬥。”
“若他按兵不動,再做計議也不遲。”
徐智遠笑道:“此言正合孤意!”
說話間,忽見一名小黃門來報,玄虛上人求見。
“玄虛上人?”徐智遠又驚又喜,“快快有請!”
“且慢!”張建兆勸阻,“大王,此人遊走天下,妖言惑眾,絕不可聽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