崔皓附和:“大周實行兩都製,京畿,都畿,這兩道,隻為供養長安、洛陽二城,以統禦天下。”
高楷頷首:“如此看來,這洛州是一塊硬骨頭,難啃啊!”
“再難啃,也要啃下來!”王景略沉聲道,“拿下洛州,奪取洛陽,兩都在手,天下民心也就定了。”
李光焰讚同:“此戰重要性,不亞於當初奪取長安之時。”
一個是問鼎,一個是定鼎,繼往開來。
高楷笑問:“你們有何計策?”
徐晏清:“這麼多縣,若要一個一個去攻打,太耗時間。”
“古人雲,擒賊先擒王,依微臣看來,索性沿著澗水,走崤函道,拿下澠池、新安,直取洛陽。”
“攻破洛陽,抓到竇至德,瓦解夏國軍民抵抗之心,其餘十幾個縣,乃至懷、鄭、汝三州,都可傳檄而定。”
高楷微微點頭,這是一勞永逸的辦法,不得不說,極為誘人。
然而,許晉意見不同。
“兵法雲,攻城為下,攻心為上,不戰而屈人之兵。”
“直取洛陽,若一切順利,自然是好,可以畢其功於一役。”
“隻是,洛陽與長安一樣,都是天下一等一的雄城。”
“強行攻打,就算我們有數十萬大軍,也非一朝一夕之功。”
“一旦戰事遷延太久,士氣必然渙散,人人疲憊厭戰,那就難以為繼了。”
眾人交頭接耳,不得不承認,許晉所言有理。
高楷笑問:“許晉,依你之意,這一戰該怎麼打?”
許晉從容道:“洛州核心,在於洛陽一城,其餘十九個縣,如眾星捧月。”
“要拿下洛陽城,須得先行切斷城中供給。”
“依末將愚見,可兵分兩路,一路從洛水向東,拿下永寧、長水等縣,一路從伊水往南,奪取伊陽、陸渾等縣。”
“兩路兵馬,最終在偃師彙合,對洛陽城形成包圍之勢。”
“這樣一來,竇至德必然按捺不住,出城一戰。抑或缺兵少糧,在城中困守。”
“好!”高楷拍手讚道,“就依你之意。”
“趙喆,你率左軍,循洛水,行烈,你率右軍,沿伊水,攻取諸縣,到偃師彙合。”
“遵令!”
待兩人告退,高楷循著堪輿圖,推演沙盤,以查漏補缺。
忽一抬頭,一道黑氣自東向西而來,侵襲大鼎。
他不由吃了一驚:“這是……竇至德?”
“他竟然出城來攻?”
沒想到,他竟有這個決心。
既如此,原先計策,必須再添上一筆了。
“傳我軍令,中軍將士立即拔營,沿澗水,前往新安。”
崔皓不解:“大王,您這是……”
徐晏清思緒一轉:“莫非,洛陽城有變故?”
高楷淡笑一聲:“竇至德來了,想和我們戰上一場,怎能放過這個機會?”
崔皓驚愕:“竇至德竟敢出兵?”
“他可不是坐以待斃之人。”
唐檢急切道:“大王,他既然出兵,不如把兩路兵馬召回來,把他一窩端了。”
“不!”高楷否決,“他出城應戰,絕不會離開洛陽太遠。”
“見我們大軍壓上,他必定退返城中。”
許晉倏然一笑:“竇至德來得正好。”
“他所率領的,必然是鄭軍主力。”
“倒不如拋下誘餌,讓他來追,伺機將他主力一口吃掉。”
“當然,若能將他擒住,自是最好。”
高楷點頭:“讓奉宸司探一探,他有多少兵馬。”
“我們立即出發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