淄州,淄川城。
積雪消融,晴空萬裡,陽光照耀下,一片清新。
“大王,蘇將軍傳來消息,登、萊二州頗為異常。”
“有何異常?”
“二州刺史、縣令,皆不顧一切地征徭役,即便為此引發民亂,也在所不惜。”
“不光州中青壯,另有造船工匠,漁民,也受驅使,押往青州。”
高楷若有所思:“皇甫懿準備乘船逃跑?”
“大有可能!”
唐檢肅然:“這些時日,奉宸司探知,青州壽光城,正緊鑼密鼓地建造龍舟。”
“可惜外圍有重兵把守,不知其進程如何。”
“龍舟?”崔皓驚愕,“皇甫懿想下江南不成?”
昔年,先帝拋棄長安、洛陽,前往金陵,便是乘坐龍舟,沿著運河,浩浩蕩蕩南下。
趙喆不解:“江南有吳王袁弘道統治,哪有他存身之地?”
袁弘道尚未稱帝,隻是王爵,怎能接納鄭國之帝?
此時下江南,無異於羊入虎口。
高楷笑了笑:“皇甫懿絕不會下江南,他可不是屈居人下之輩。”
“不去江南,他又能去往何處?”張建兆疑惑。
“你忘了,青州沿海,對岸另有國度。”
“除了高句麗,還有新羅、百濟。”
眾人皆驚:“皇甫懿打算東渡異國他鄉?”
去江南,向袁弘道卑躬屈膝,或可保存身家性命。
若去高句麗、新羅、百濟,怕是九死一生。
吳伯當擰眉:“東渡異國,就此拋下鄭國社稷,他怎舍得?”
“壯士斷腕,可非人人敢效仿。”
徐晏清笑道:“皇甫懿縱有決心,隻怕他麾下群臣、將士,並非個個跟從。”
“這是自然!”
漢家子弟安土重遷,最割舍不下鄉梓之情。
去江南倒也罷了,畢竟仍在神州大地,有朝一日仍可回返家鄉。
一旦遠渡重洋去了異國,那便前途渺茫了。
趙喆忙道:“大王,皇甫懿想跑,絕不能讓他得逞。”
“不如立即起兵,覆滅鄭國。”
高楷搖頭一笑:“不必大動乾戈。”
“把皇甫懿真正目的,傳遍青州,鄭國兵卒定會幫我們阻止他。”
“鄭國兵卒怎會幫我們?”張建兆迷惑不解。
高楷笑道:“人心散了,縱有百萬雄師,也不過一盤散沙。”
許晉心領神會:“背井離鄉遠去異國,鄭軍將士必然不願。”
“我等隻需坐看鄭國大亂即可。”
……
益都,孟府。
皇甫懿登基之後,封孟大師為尚書左仆射,萊國公,食邑千戶,賜田萬頃、府邸一座,另有金銀布帛無數。
原本,這是光宗耀祖之事,不知多少人羨慕而不可得。
然而,皇甫懿將成亡國之君,他也將淪為亡國之臣——在他看來,東渡異國,隻能和外族為伍,衣冠廢棄,禮儀淪喪,和亡國也沒什麼區彆。
可惜,陛下一意孤行,直言進諫反倒丟了全家性命,誰還敢勸?
就算他這個百官之首,也不過應聲蟲罷了。
孟大師歎了口氣,忽見府中管事匆匆來報。
“郎君,不知為何,城中四處流傳,說,陛下造龍舟,並非巡狩江南,而是去往高句麗。”
“什麼?”孟大師霍然起身,“誰敢傳謠?”
管事戰戰兢兢:“奴也不知,不過,街頭巷尾,人人說得有鼻子有眼,好似確鑿無疑。”
“甚至,連三歲小童也編歌謠嬉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