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河北岸。
晝夜輪轉,已是講武之日。
天明前十刻,東、西兩座軍營人頭攢動,駿馬嘶鳴。
眾士卒走出營帳,劃分六軍。
咚!到了七刻時分,小校猛然擊鼓,鼓聲渾厚,傳遍四麵八方。
這是第一次戒嚴,全軍肅靜,不得交頭接耳,不得奔走呼號。
一聲,兩聲,三聲!鼓聲中,臨淮城南門轟然開啟,吊橋放落。
城樓上,一麵赤旗獵獵飛舞。城下,秦王親衛佇立道旁,一動不動。
天明前五刻,金鼓齊鳴。
這是第二次戒嚴,全軍士卒披甲,步兵飛速列成直陣,騎兵牽馬肅立。
李元崇、趙喆、張建兆等六位大將,立於旌旗之下。
六軍各備鼙鼓十二麵,鉦一個,大軍號四個。
緊接著,崔皓、王景略、徐晏清等文臣,出城門,從場地東側入內,來到帷宮之下。
一個個身穿圓領袍,束蹀躞帶,叉手侍立。
不知不覺,到了二刻時分,第三次戒嚴。
奉宸司校尉、龍驤軍騎兵各數百人,持矛、戈、劍、戟,依次開道,從城門口直達帷宮。
不多時,高楷身穿金甲,簪紅纓,腰懸金鱗刀,騎一匹棗紅駿馬。
由唐檢引導,過吊橋,從場地北門進入,穿越左右兩軍,抵達帷宮。
隨後,他翻身下馬,登上石階,麵朝南方落座。
眾親衛侍立左右,文臣分東西兩列,站在十步開外。
奉禮官驀然高呼:“拜!”
一聲聲呼喊響徹雲霄,傳遍整個平原。
一眾文臣、武將,十萬士卒,奉宸司校尉、龍驤軍騎兵,乃至臨淮城百姓,皆跪倒在地。
“拜見秦王!”
這麼多人異口同聲,爆發出的聲響猶如山呼海嘯,不光席卷整個平原,更傳揚至淮河以南。
都梁山上,錢惟治神色一震,暗歎,大丈夫當如是也!
庾行簡亦然歎息,雖然不願承認,但秦王高楷實乃當世豪雄。
這股氣勢,恐怕連大王也有所不及。
他不由回想起當年,陪同袁文通,在長安所見所聞。
那時,高楷隻是秦國公,便威望卓著。如今他坐擁天下九道,一百五十二州,堪比烈日淩空,蓋壓群雄。
錢惟治讚道:“坐擁如此雄軍,難怪他縱橫北方,難逢敵手。”
庾行簡下意識反駁:“不過花花架子罷了,戰場上廝殺才能見真章!”
錢惟治搖頭不語。
……
帷宮之上,高楷微微抬手,笑道:“免禮,平身!”
“謝大王!”整個北岸,又一番山搖地動。
唐檢倏然拱手:“有司謹具,請大王示下!”
高楷點了點頭:“開始吧!”
“遵令!”
令旗搖動,六軍之中各有兵卒吹大軍號,反複三遍。
隨後,敲響鼙鼓,軍令一層一層傳遞下去。
鼓聲亦然三遍,諸位郎將偃旗,所有步兵轟然跪下。
此次講武分為兩場,第一場為步兵,第二場才是騎兵。
六位大將居中而立,左軍在旗鼓之東,麵向西方,右軍恰好相反。
“今行講武,以教人戰,進退左右,一如軍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