錢惟治大驚:“這是為何?”
秦軍縱然強盛,但怎能一箭不發,便就此罷兵?
庾行簡鬆了口氣,笑道:“大王洞察秋毫,行事自有道理。”
“你我俯首聽命即可!”
錢惟治瞥他一眼,暗思,定是他進獻讒言,才讓大王心生猜疑。
隻是,君臣相忌,自亂陣腳,如何抵禦秦國?
念及此,他意興闌珊。
臨淮城樓,高楷遠眺對岸,笑道:“吳軍退兵了!”
“崔皓、元崇,你二人之計,果然奏效。”
看來,借玄虛上人之名傳播流言,終究讓袁弘道心生猜忌。
此番講武,亦震懾吳軍,不敢輕易來攻。
崔皓撫須一笑:“微臣之計,實為試金石。”
“倘若吳國君臣之間,信任有加,便毫無作用。”
“可惜,袁弘道久居深宅大院,並不放心錢惟治領兵。”
李元崇頷首:“以武力震懾,興許,吳國君臣有南北鼎立之思。”
“南北鼎立?”徐晏清搖頭失笑,“我軍強盛,遠勝於吳國。”
“大王春秋正盛,銳意進取,也非袁弘道可比。”
“這不過癡心妄想罷了!”
亂世爭鋒,誰不想一統天下,怎會甘願南北分治?
群臣紛紛附和。
高楷笑了笑:“此次出征,遷延數月,也該班師回朝了。”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“傳我軍令,三日後拔營,先去洛陽,再回長安。”
“遵令!”
……
山南東道,襄州,襄陽城。
之前,馬希震率領吳軍,兵臨江陵城下,楚國君臣儘皆震恐。
蕭憲自覺江陵距離吳國江南西道太近,不利於防守,因此下令遷都。
巧的是,剛遷都不久,袁弘道便調轉矛頭,和高楷爭鋒。
這讓蕭憲越發覺得,襄陽是個寶地,可坐山觀虎鬥。
秦、吳二國若能兩敗俱傷,便是天大之喜。
可惜,事與願違。
錢惟治僅在淮河南岸滯留數日,便灰溜溜地退兵,坐視高楷全據河南道二十三州。
何其不智!
蕭憲忍不住憂心:“縱觀天下,高楷已然占據九道,連袁弘道也不是對手。”
“倘若秦軍來犯,朕該如何應對?”
最要命的是,楚國與秦國京畿道、都畿道,山南西道,乃至河南道相鄰。
又和吳國淮南道、江南西道、黔中道接壤。
處於兩國之間,一北一南,成夾擊之勢,隻能被動防守,全無進攻之可能。
這等絕境,著實讓人灰心。
章瓊寬慰道:“陛下勿憂!”
“依微臣看來,秦、吳二國,皆有不足之處。”
“有何不足?”
“秦國北有突厥,西有吐穀渾、吐蕃,東有高句麗,皆是強敵。”
章瓊侃侃而談:“須得分兵四處,以作防禦。”
“至於吳國,微臣偶然得知,黔中、嶺南二道頗不太平,內亂層出不窮,勢必牽製吳軍兵力。”
“我楚國雖隻有山南東一道,但地處中間,或可左右逢源,保存國祚。”
想必,高楷、袁弘道皆會擔憂,楚國投降對方,此消彼長。
喜歡開國皇帝:從望氣術開始請大家收藏:()開國皇帝:從望氣術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