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臣等拜見大王!”
“免禮,平身。”
“謝大王!”
高楷端坐禦榻,鄭重道:“今歲,我秦國平定都畿、河南兩道,接連覆滅徐智遠、竇至德、鄭博、孟元朗、皇甫懿。”
“又擊退吳國,新增二十八州,諸位功莫大焉。”
群臣皆道:“仰賴大王運籌帷幄,方能連戰連捷,臣等不敢居功。”
高楷笑道:“古人雲,信賞必罰,其足以戰。”
“諸位勞苦功高,我自當封賞。”
“王寅虎,宣讀敕書。”
“遵令!”
王寅虎肅然應下,手捧敕書,高聲道:“業盛勳賢,材優將相,蘊權謀而製敵,勵誠節以匡時。”
“奉秦王之令,晉升趙喆為右翊衛大將軍。”
趙喆深吸一口氣,難掩喜色,連忙下拜道:“謝大王!”
“起來吧!”高楷笑道,“這右翊衛大將軍,獨掌一軍,位高權重,你可得戒驕戒躁,善始善終。”
趙喆忙不迭地應下:“謹遵大王教誨!”
諸將皆是驚歎,趙喆年方二十,便登臨大將軍之位,不愧“虎子”之譽,叫人羨慕。
隨後,王寅虎高呼:“奉秦王之令,授崔皓為都畿道節度使。”
崔皓連忙下拜:“謝大王!”
高楷鄭重道:“都畿道剛平定不久,民心未附,尚需撫慰。”
“你為節度使,須得勸農均賦,寬刑簡政,使五州軍民安定,尤其是東都洛陽,乃重中之重。”
崔皓連連點頭:“大王諄諄教誨,微臣銘記於心。”
他暗自欣喜,楊燁、徐晏清都曾鎮守一道,現在輪到他,可見大王信重。
緊接著,王寅虎展開敕書:“奉秦王之令,賜封長卿為中書舍人!”
封長卿鬆了口氣,下拜道:“謝大王隆恩!”
前些時日洛陽一行,大王頗為不悅,他一直提心吊膽,生怕失去聖眷。
好在,大王明察秋毫,並未遷怒。更封他為中書省首官,可見寵信。
高楷笑道:“中書舍人草擬製敕,執掌機要,為重中之重。”
“封長卿,你需謹言慎行,儘職儘責!”
“遵命!”封長卿連忙應下,暗自發誓,必要克己奉公,成為一代名臣。
緊隨其後,王寅虎朗聲宣讀,封蘇行烈為歸德將軍,吳伯當為忠武將軍,張建兆為宣威將軍,郭恪為定遠將軍,李元崇為昭武郎將。
李光焰為河南道節度使,方善行為洛州刺史,葛守義為汴州刺史。
此外,王景略、徐晏清、唐檢、許晉等人皆有賞賜。
“謝大王!”一時間,殿中歡呼雀躍,喜氣洋洋。
高楷麵上含笑,抬頭望去,白、青、紅、紫、金五色氣機恍如瀑布天降。
轉瞬間,凝成九重華蓋,托舉一尊大鼎,載浮載沉。
咚!鼎身猛然一震,現出都畿、河南二道山川地理、風土人情。
士子寒窗苦讀,農人持鐮割麥,工匠打造器具,商賈走街串巷。
正中心,一根天柱上接九霄,下抵九幽,一道道金氣凝成祥雲瑞靄。
他忍不住憧憬:“待登臨九五,一統神州,不知是何氣象?”
入夜,高楷下令,於兩儀殿賜宴,滿朝文武皆至。
後宮,張氏亦設宴款待內外命婦,其樂融融。
……
時光流逝,轉眼已是天佑十六年,元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