翌日,大興殿。
陽光燦然,微風和煦。
高楷登上漢白玉階,俯瞰整座襄陽城。亭台樓閣、寺廟道觀,皆曆曆在目。
“蕭憲在此地,是否也曾驚歎這如畫江山?”
封長卿拱手道:“蕭憲不過一時之興,曇花一現。大王卻是這東升旭日,普照天下。”
高楷瞥他一眼,笑道:“你倒是會說話。”
王景略微微擰眉:“蕭憲身逢亂世,起兵攻取山南東、黔中兩道,建立楚國基業,也曾誌得意滿,荒怠軍政。”
“不可不引以為戒!”
高楷頷首:“蕭憲去江陵了?”
“正是!”
“他將襄陽與江陵並列,同為楚國都城,宣稱巡狩江陵。”
“他倒是果斷,我們還未攻城,他就跑了。”高楷玩味一笑。
“城中情況如何?”
唐檢回言:“蕭憲隻帶著妻兒、伶人與水師逃走,城中百姓,大小官吏,都滯留於此。”
“另外,侍郎田懷光憂憤不已,自縊於家中。”
高楷歎道:“倒是一員忠臣,將他好生安葬。”
“是!”
“地圖、戶籍、律文,這些可曾留下?”
唐檢頷首:“蕭憲去得匆忙,這些都未動。”
“不過,國庫空空如也,金銀財帛皆不見。”
徐晏清笑道:“胡皇後愛財如命,舍下金銀財帛,恐怕痛不欲生。”
高楷忍俊不禁:“長卿、景略,你二人將地圖戶籍一一清點,好生保管。”
“是!”
數日後,襄州諸縣皆降,隋、唐二州刺史,亦上表歸附。
至此,高楷已得山南東道七州,將近半數。
本打算一鼓作氣,拿下荊州,卻被一則突如其來的軍情打斷。
“忠州蠻人冉安邦反叛,攻取萬、夔、開三州,威逼通州?”
眾人皆是驚愕,這蠻人竟如此善戰,區區數日,便占據楚國三州,攻取秦國開州,兵臨通川城下。
叫人難以置信。
“冉安邦?”高楷皺眉,“此人是何來曆?”
“奉宸司探知,此人是烏蠻一支,與羅甸王郝金稱有些關聯。”
“不知為何,舉兵殺死忠州刺史,聚攏蠻人攻城掠地,席卷諸州。”
“通川城形勢如何?”
“冉安邦率軍圍困,華刺史作戰不利,隻能堅守不出。”
“請大王增援。”
高楷當機立斷:“王景略、郭恪,你二人率軍三萬,鎮守襄陽。”
“其餘人,隨我前往通州。”
封長卿不解:“冉安邦不過一介蠻人,派一將前去鎮壓即可,何須大王親至?”
夏侯敬德讚同:“末將願領兵,將他剿滅,大王在此聽候捷報即可。”
高楷否決:“冉安邦雖是蠻人,卻要警惕,他是否受郝金稱指使。”
“何況,他占據的忠州、萬州、夔州,皆在長江上遊,有他掣肘,我軍戰船難以進發。”
按他設想,拿下襄陽之後,便讓水師乘船溯流而下,直取江陵。
水陸並進,不出一月,便能覆滅楚國。
如今,冉安邦聚眾反叛,卻將他計劃打亂。
他這個主帥,必須走一趟,速戰速決,以免蕭憲卷土重來。
“唐檢,讓奉宸司校尉盯緊黔州,若有異動,立即來報。”
“遵令!”
……
江南東道,金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