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佑十六年,八月。
江陵城。
“徐州形勢如何?”
“大王料敵先機,提早命薛刺史防備,徐州安然無恙。”
“那便好!”
高楷淡聲道:“讓李元崇率京畿、河南兩道兵馬,鎮守泗州。”
封長卿驚訝:“吳軍不過佯攻河南道罷了,大王為何如此興師動眾?”
前幾日,高楷忽然傳令,讓徐州刺史薛績提高警惕,防備吳軍來攻。
正如他所料,錢惟治果然大軍壓境,卻並未強攻,倒像是耀武揚威。
眾人轉念一想,便知這是為袁文毅打掩護。
然而,大王今日卻讓李將軍屯兵兩國邊境。
莫非有意出兵,攻打淮南道?
夏侯敬德按捺不住:“大王,末將願為先鋒,拿下揚州!”
高楷搖頭失笑:“袁弘道既然派兵牽製,我自當奉陪。”
“不過,先把黔中道拿下來,再談淮南道。”
張建兆不解:“黔中道偏遠荒僻,何不先取淮南道?”
“黔中道與我秦國劍南、山南西、山南東三道毗鄰,又和吳國江南西道、嶺南道接壤,雖然荒僻,但地勢險要,莫要小瞧了。”
至於淮南道,這是吳國核心統治區,取之不易,先讓李元崇和錢惟治互相牽製,轉移主戰場。
徐晏清讚同:“拿下黔中道,可對江南西、嶺南兩道形成居高臨下之勢。”
“此外,全據長江上遊、拱衛中遊,待來日,可一鼓作氣,直取金陵。”
高楷笑道:“正是此理。”
“黔中道形勢如何?”
唐檢回言:“斥候探知,袁文毅率軍,從澧州進發,接連攻取溪、思、錦等州。”
“郝金稱不敵,棄了黔州,沿涪陵江南下,逃往播州。”
“如今,黔州落入吳軍手中。袁文毅又兵分各路,攻取珍、費、夷等州。”
高楷若有所思,這位袁家二郎,果然能征善戰,區區半月,便奪取這麼多州縣。
不可小覷。
他忽然想起一事,之前曾派人出使黔州,不知郝金稱可願歸降。
唐檢忙道:“此人願上表稱臣,請大王派兵相救。”
封長卿目光一亮:“如此一來,我軍師出有名。”
褚俊頷首:“若要攻取黔中道,先奪黔州。”
“我軍可從峽州清江口進發,一路向西,抵達施州。”
“先把施州拿下,再攻打黔州。”
“可!”高楷讚同,“召集兵馬,明日立即出發。”
“江陵便由封長卿、吳伯當,你二人鎮守,轉運糧草輜重。”
“遵令!”
……
黔州,彭水城。
旭日東升,連綿不絕的霧氣逐漸消散。
袁文毅打了個噴嚏,隻覺涼意侵人。
“黔中道氣候,與我江南諸道迥然不同。”
戴雅賢附和:“空山新雨後,天氣晚來秋。如今本是夏季,黔中道卻有秋風蕭瑟之感,著實奇妙。”
柳公寂笑道:“黔中道一年四季,都不甚熱,反倒頗為涼爽。”
說話間,一名武將大步來報:“大將軍,江陵傳來消息,高楷親率兵馬,從清江口溯流而上,直取施州。”
柳公寂麵色一變:“竟如此之快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