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武德元年三月三日以前,所有罪犯,罪行輕者,無論在押或服刑,皆赦免。
罪行重者減刑,死刑暫緩,流放者允許返回。
京畿道六州、隴右道十二州免租庸調二年,其餘十道諸州免一年。
八十歲以上賜米帛,百歲及以上加版授。
孝悌節義者由縣令、刺史、節度使舉薦,加以褒獎。”
對廣大百姓來說,相比登基大典,無疑是這大赦天下,更讓人激動。
傳揚開來,長安城百姓皆歡呼雀躍,拜謝聲不絕。
“聖人仁德!”
“祝聖人萬歲!”
此刻,淑景殿中。
中書令徐晏清手捧詔書、禮部尚書竇儀持金冊、金寶,奉高楷旨意,冊封張氏為太後。
作為皇帝生母,張氏自然不用跪拜,隻需穿著五色翟鳥紋褘衣、戴鳳冠,端坐玉榻,靜聽即可。
下首,楊皎、薛采薇、敖鸞,並孫夫人、劉氏、謝夫人、薛母等一眾外命婦,跪坐氈毯。
兩側,六局二十四司女官、內侍省諸位小黃門,皆叉手侍立,凝神細聽。
良久之後,冗長拗口的製文念完,徐晏清合上詔書、竇儀奉上金冊、金寶,由尚宮蘭桂接過。
隨後,楊皎領著殿中眾人下拜,齊聲道。
“拜見太後!”
“太後千歲!”
張氏滿臉笑意:“起來吧!”
“謝太後!”
“有勞你們完備禮儀。”張氏看向徐晏清、竇儀,溫聲道,“今日著實辛苦了。”
徐晏清、竇儀皆道不敢:“太後言重了!”
張氏關切道:“竇尚書,你身體不適,何不在府中好生靜養,如此操勞,實於養病無益。”
此前,高楷也曾下令,讓他靜養,禮部諸事交由左右侍郎即可。
隻是,竇儀執意,要為高楷完備登基大典。此次冊封太後之禮,也是他主動請纓。
“太後關懷,老臣感激涕零。”
“不過,老臣自知時日無多,願以殘軀,為我大秦再儘微薄之力。”
張氏既讚且歎:“我兒得竇尚書輔佐,實乃大幸。”
“太後謬讚,老臣愧不敢當!”
後宮之地,竇儀、徐晏清不得久留,即刻告退。
不一會兒,殿中響起一片歡聲笑語。
“恭喜太後、賀喜太後!”
“同喜!”張氏笑容滿麵,“你們先退下,去領賞賜,讓我們自在說話,不用這麼多人伺候。”
“是!”諸位女官、小黃門告退,殿中隻留後妃、外命婦,和幾個貼身宮人。
孫夫人施了一禮:“太後可算苦儘甘來了,我得單獨賀一賀。”
“自從皎兒嫁入高家,太後待她如女兒一般,著實讓我這個阿娘感佩。”
張氏笑道:“皎兒最是孝順,又賢惠得體,事事妥帖。”
“她做高家媳婦,是高家幸事。”
“隻是尚需等七日,再辦封後大典。”
孫夫人忙道:“七年都過來了,還等不了這七日麼?”
“便是七個月也等得。”
敖鸞打趣道:“嫂嫂縱然等得了七個月,腹中孩兒可等不得。”
楊皎已然懷胎六月,再過七個月,早就降生了。
一番話,說得眾人忍俊不禁。
劉氏暗讚,這位表姑娘當真美貌,就連薛側妃、徐夫人、謝夫人都略遜一籌,且尚未婚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