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楷驚訝:“沈氏?”
他看一眼沈不韋,朗聲道:“既如此,便由你去接見一番。”
沈不韋一怔,忙道:“微臣遵旨!”
自從來到揚州,故地重遊,他便魂不守舍、不發一言。昔日嬉皮笑臉之風,無影無蹤。
乍聞沈氏來投,一時間,他竟五味雜陳。
……
嶺南道,廣州,漢王府。
臨近十月,廣州不見寒冷,反而一如既往地陽光明媚、微風和煦。
比這天氣更好的,卻是劉昇心情。
“吳國將滅,袁文煥必死無疑,不知九泉之下,袁弘道作何感想?”
時至今日,他仍不能釋懷,袁弘道對他百般打壓之舊事。每逢想起,都忍不住咬牙切齒,痛罵一番。
尹萬駿笑道:“任憑袁文煥如何調兵遣將,仍不是秦國對手。”
“區區二十萬大軍,便把吳軍打得節節敗退,接連丟城失地,簡直可悲!”
須知,秦國坐擁兩都十三道,千萬軍民,若舉傾國之力,絕對不止這二十萬兵馬。
隻不過,高楷奉行休養生息之策,不願役使太多人,導致民生凋敝、耽擱春耕秋收。
劉昇諷刺道:“若論才德、論用兵之能,袁文煥遠不如已逝晉王。”
“偏偏,他為長子,又心狠手辣,弑父殺弟,這才登上皇位。”
“今時今日的下場,不過是報應罷了。”
尹萬駿附和:“吳國落到這個境地,純屬袁文煥一人之過。”
楊金盛旁聽許久,忍不住道:“大王,倘若吳國滅亡,我漢國豈非獨木難支?”
“憑我們一國之力,如何抵抗大秦?”
此話一出,殿中歡樂氣氛戛然而止,如冰霜凝結。
劉昇麵色訕訕,隻能咳嗽一聲掩飾過去:“楊卿所言有理,不知有何教我?”
楊金盛拱手:“末將遇見,不能坐視吳國滅亡,須得設法相救。”
“畢竟,唇亡齒寒!”
尹萬駿不以為然:“吳國縱然滅了,還有魏國,你何必杞人憂天?”
“此言太過天真!”楊金盛搖頭,“魏帝石重胤,純屬塚中枯骨。”
“充其量,隻是始羅可汗一條看門狗罷了。”
“等秦國騰出手來,想要滅他,易如反掌。”
畢竟,魏國不過十二個州,又是苦寒之地,怎能和大秦相較?
劉昇怫然不悅:“照你所說,孤去救援袁文煥,豈不惹得高楷發怒?”
這和他交好大秦之策,完全背道而馳。
楊金盛搖頭:“救援並非隻有派兵這一條路,還可以贈糧、贈輜重,暗地裡傳遞軍情。”
“隻要讓秦、吳二國戰事遷延下去,甚至曠日持久,雙方死傷慘重,對我漢國而言,便是大利。”
不得不說,這話有些道理。劉昇並非聽不進勸諫之人,當機立斷,派人秘密相助吳國,給秦軍設置障礙,巴不得兩國打得不可開交,越久越好。
此事議定,劉昇忽然問道:“派去各國使者,如何了?”
尹萬駿忙道:“始羅可汗以禮相待,石重胤也有意和我漢國結盟。”
“那便好!”劉昇放下心來,“若能得始羅可汗承諾,兩國共同進退,就更好了。”
至於石重胤所言結盟,對漢國助力有限,聊勝於無罷了。
“吐穀渾王如何答複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