姚廣孝本來還想,報紙還需要完善。
但沒想到,朱允熥一下把報紙的怎麼操作方向,全部說出來了,他佩服得不行。
解縉想了想道:“報紙,又如何發行?”
“前麵三期,免費送,先積累人氣。”
朱允熥說道:“先給淩漢、劉三吾他們送去,再送給其他朝廷大臣,武將勳貴,還有部分送去國子監,最後才是在民間送出去,你們覺得是否可行?”
他們三人互看一眼,再在心裡琢磨片刻。
“可行!”
一致認同,是沒問題的。
朱允熥確定下來,按照這種方式發行,又道:“我們發行報紙的地方,稱之為報社,後院還有幾個空房子,暫時作為報社的辦公地點。”
把這些準備好了,接下來差的正是印刷技術的改進。
那些工匠們,很努力地進行中。
解縉也不含糊,這就回去寫一個開篇試稿。
楊士奇和姚廣孝也在開始考慮,應該怎麼對報紙進行排版,以及如何找人、接受報料等等。
朱允熥還要給他們講解一遍,報紙的詳細方向。
一些版麵,應該怎麼設計。
還有頭版頭條是什麼。
什麼樣的內容,應該放在哪個位置等等。
等到報紙定型下來,受眾擴大了,朱允熥還會接受廣告。
這也是收益的一種,他肯定不會放過。
大明第一報社,正式宣布成立,稱之為大明報社,首刊的報紙,名字為大明日報,每天一份。
一直到了這天傍晚。
解縉拿著一份初稿過來,問朱允熥寫得如何。
朱允熥看完後,讚歎道:“解先生真不愧是神童,寫得不錯。”
還是按照他的要求,寫了大白文,通俗易懂。
解縉聽到朱允熥的稱讚,心裡有些歡喜,問道:“道衍大師和楊兄,要不你們也幫我看看?”
他們看完後,也是讚歎的。
那麼小說故事,暫時沒問題了。
朱允熥把解縉提升為責編,等到姚廣孝他們,把作者簽回來了,寫的稿子首先給解縉過目。
隻要解縉確定沒問題,那才是真的沒問題。
解縉對於這個職位,也是欣然接受。
“對了,你們看過《三國誌通俗演義》嗎?”
朱允熥問道。
他突然想到,這位明末清初的小說大佬。
現在的《三國演義》,還叫做《三國誌通俗演義》,書已經成了,也在印發售賣。
看過的人,還不少。
朱允熥也想把羅貫中挖到手。
要知道在幾百年後,羅貫中的三國,養活了不知道多少的網文寫手。
他要把三國的故事,放在自己的報紙上。
同時讓羅貫中成為他們報社的簽約作家,讓其幫忙寫書。
朱允熥可以給羅貫中,提供不少的寫作素材。
以羅貫中的筆力,寫其他故事肯定沒問題。
據說羅貫中還是施耐庵的徒弟,說不定還能把《水滸傳》也帶來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