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僅如此,
嬴政還在朝堂上對原六國的官員予以重任,這導致大秦朝堂之上,老秦人的勢力不斷受到來自六國之人的擠壓,
他們的地位和權力也在逐漸被削弱。這種情況讓秦國的貴族們感到心灰意冷,徹底寒了心!
有些人站在後世的角度看待這件事情,認為嬴政的做法是正確的。
他們甚至會牽扯出豪門世家所帶來的種種危害,認為嬴政這樣做是為了避免重蹈覆轍。
但如果我們縱觀曆朝曆代,就會發現一個普遍的規律:
每一個政權的崛起,總會有一些人能夠占有原始股,成為既得利益者。
這些勢力有的能夠得以善終,有的則會在當權者的逐步打壓下慢慢消失。
但無論如何,在一個政權剛剛崛起的時候,這些人往往都是受益者,且是當下政權的絕對擁護者。
向大秦這樣的做法,實在是令人難以接受。
比如說,
你有一個朋友,他在創業之初,向你描繪了一幅美好的藍圖,許下了各種誘人的承諾和好處。
你對這個項目充滿信心,認為它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,
於是毫不猶豫地砸鍋賣鐵,全力支持他的創業。
經過了漫長的數十年努力,終於看到公司即將上市,這本該是大家共同收獲成果的時候。
可就在這個關鍵時刻,你的朋友卻突然告訴你,
由於公司規模的不斷擴大,情況發生了變化。
為了公司能夠更長遠地發展,為了各種看似合理的原因,他決定將之前許給你的利益全部抹去。
這無疑是給了你當頭一棒!
你感到無比的失望和憤怒,因為你為這個公司付出了太多,而現在卻被如此輕易地拋棄。
更讓人氣憤的是,你的朋友不僅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想法不對,反而在心裡覺得你是貪得無厭,是你在無理取鬨。
這種隻能共甘苦,不能共富貴的做法,不僅傷害了彼此之間的感情,也注定了這樣的合作無法長久。
你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,心中自然會感到憤憤不平。
然而,麵對如今已經成為你惹不起的存在的對方,你可能會感到無奈和無力。
在這種情況下,你或許會選擇一種消極的做法——“幫他起高樓,看他宴賓客,坐看他樓塌了!”
邵俊在查閱秦朝官員檔案時,意外地發現了這個問題。
秦朝以客卿強國,在秦滅六國之前,實施了許多針對六國之才的國策,吸引了大量六國有識之士前往秦國。
這些人憑借對當地情況的了解,在秦滅六國後成為了嬴政派遣治理地方的最佳人選。
這就導致了一個奇特的現象:
儘管秦國已經統一了天下,但六國各地的百姓仍然是原來的六國百姓,而治理各地的官員也大多是原六國人。
表麵上看,似乎一切都沒有改變,然而,這種情況卻引起了秦國貴族和秦人底層百姓的不滿。
對於秦國貴族來說,他們原本期望在統一後能夠獲得更多的權力和利益,
但現在卻發現自己的地位並未得到顯著提升,反而被來自六國的官員所取代。
而對於秦人底層百姓來說,
自己的生活並沒有因為統一而得到實質性的改善。
他們世世代代將自己的兒子、孫子送上那充滿血腥與殺戮的戰場,
用無數的生命和鮮血鋪就了一條通往統一的道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