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到座位上,走位的人都在看韓舟。
王希雅和其他人一樣,鼓著掌。
韓舟在入座前,揮了揮手,才坐下。
而掌聲,依舊沒有停下來。
王希雅小聲:“這種場合,為什麼不唱一首燃爆的歌?我知道那種歌你隨便就能寫出來的。”
韓舟:“我不想太火了。”
王希雅歪頭:“???”
韓舟:“北美不是國內,北美的人非常喜歡盲從,所以,一個歌手從默默無名,到火遍全美,隻需要半年甚至更短時間就行。”
“我怕唱一首搖滾或者流行樂後,馬上就會暴火。”
“第一次暴火是有buff加成的,但是我現在急著回國繼續為新世界加碼,沒時間在北美賺錢。”
“而這首《卡斯特羅集市》能幫我凝聚很多死忠粉,讓他們慢慢的幫我宣傳口碑。”
“等未來騰出時間,在我準備在影視行業進入北美時,就用音樂開道。”
北美和華國的娛樂業市場,是全球最想象的兩個國家,沒有之一。
涵蓋所有門類的作品都在發展,所有藝人方向都有。
都因為國力本身的強大,而有大量的娛樂需求,又有大量的資金推動。
但是,米國和華國的娛樂業,又剛好是相反的。
在國內,音樂圈電視圈電影圈,最次的是音樂圈,二次的是電視圈,最好的是電影圈。
但是,三個圈子都被京圈掌控著。
但,影視方麵開了巨大的扣子,而音樂方麵是真正的被把持著。
彆看南方有魔都,又有台海和香江,感覺音樂圈很有活力的樣子。
但實際上,賺錢的路子全都在京圈手裡。
所以,在國內,韓舟需要用電視電影開道,為自己未來出專輯打底。
而在北美,電視圈是最差的,電影圈是第二,音樂圈是第一。
而所有娛樂業都被大天使城落山基的財團把持,同時傳媒有都被悠太人把持。
但是,音樂圈卻有口子,大量的世界各國的音樂人都可以進入這裡賺錢。
所以,在北美,韓舟需要用音樂開道,為自己的影視圈鋪路。
和國內的發展計劃完全相反。
所以,在騰出手之前,韓舟沒辦法兼顧。
總不能韓舟在國內影視圈奮鬥的同時在北美音樂圈奮鬥吧?
如果兩邊都成功了,那未來同時在國內音樂圈和北美影視圈開炮?
同時雙線操作打兩把巔峰局?
王希雅:“不過,這首歌有沒有可能讓米國對你下內部封殺令?”
“這首歌太……”
如果說《最後的莫希乾人》是在反抗。
那麼《卡斯特羅集市》那就是在掀桌子了。
韓舟笑著擺頭:“不會的,如果是一部同類型的電影,大概沒有院線會允許播出。”
“但是,音樂是禁不住的。”
而且。
韓舟並沒有把後半句說出來。
音浪,在不久之後,就會席卷全球。
未來,傳媒領域,並不是悠太人說了算了。
就像目前的北美,傳媒新聞都被悠太人掌控了,但福克電視台這個全美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台,卻恰恰不屬於他們。
未來新社交媒體時代也一樣。
臉書,推特,極其強勢,非常賺錢。
但是傳播率最廣的短視頻平台,卻注定了不屬於他們。
台上,女主持人不敢置信的瞪大了眼睛,張大了嘴巴:“哇哦!”
“韓在接受采訪時說,為了今天的表演,花了一個小時寫出了這首歌。”
“但我要說的是,這是全美大學生選擇獎有史以來現場表演後,歡呼聲最大的一首歌曲。”
“現場的分貝機器顯示,現場的歡呼聲分貝已經超過了波客787起飛的音浪。”
“難以置信,世上還有如此有才華的創作型歌手。”
現場觀眾報以熱烈的歡呼聲。
女主持人:“有沒有可能,明年的大學生選擇獎最佳歌曲獎,在一年周期開始的第一個小時,就出現了?”
很多人才意識到一點。
《卡斯特羅集市》在大學生群體之中,會瘋狂的流行。
因為太多大學生在看現場直播了。
而這首歌,不屬於今年,屬於下一年度的評獎。
也許,下一年度,最佳歌曲獎,已經被預定了。
“多絕望啊,希望有更多歌手來挑戰,拿出更好的作品,彆讓明年的評獎失去懸念喲。”
……
電腦前,波特轉頭看向史蒂夫,兩人傻了。
“這……”
“也太強了吧?買噶的!”
“男人居然能唱出這樣如同天籟的歌聲。但又和女聲那種天籟之聲的吟唱不同。”
“關鍵是曲子,我好久沒聽到這麼好聽的歌曲了!”
現在是暑期,學校已經放假了。
但不妨礙推特和臉書上,這首音樂的傳播。
特彆是臉書,這個本來就立足於大學生群體才建立的社交網絡,在這時候已經炸裂了。
《卡斯特羅集市》雖然無法在廣泛群體裡傳播,比如年齡過了一定程度後,初次聽這首歌,就會覺得太過柔弱了,也沒人會去細想歌詞背後的含義。
比如沒有到十六歲的小孩,根本聽不懂這首歌。
在他們看來,《卡斯特羅集市》可能遠不如《最後的莫希乾人》那飽滿的情緒直接,也遠不如搖滾炸裂。
但,大學生們,這足夠送《卡斯特羅集市》上推特熱榜前十,讓臉書轟動式傳播了。
頒獎禮結束,很多北美的明星,拉著韓舟一起合影。
韓舟都不知道和自己合影的是誰,不過還是合了很多,畢竟未來,這些人可能用得上。
希望到時候這些人彆全糊了。
韓舟之前說要在落山基玩兒,那是忽悠人的,當機場,帶著口罩帶著墨鏡的韓舟被發現時,大量的年輕人從機場各個角落湧現了出來,圍著韓舟。
這些人,沒有準備燈牌,沒有準備紙牌,什麼都沒有,都是臨時碰上的。
如同參拜神靈一樣圍繞著韓舟。
一些中老年看到這一幕很不解:“這人誰啊?”
“哦,歌手,我聽過他的歌,《最後的莫希乾人》聽過嗎?還有昨天那首《卡斯特羅集市》?”
“哦,原來是他啊,怎麼這些小孩這麼狂熱?就跟我年輕時看到海鷹樂隊時一樣,難道現在的小年輕們喜歡這種類型的?”
在海鷹樂隊最瘋狂的時代,一場八萬人體育場的演出,湧入八萬人,場外還有十萬沒有買到票沒能入場的歌迷。
現場歌迷一起高唱《槍》的時候,一公裡外開車的人都能聽到歌聲。
每場表演,都會有人心臟受不了刺激,耳朵受不了巨大鼓噪的刺激,最後暈過去被救護車送去醫院。
而那個時代,海鷹樂隊這樣的搖滾樂隊,還有五六支。
而流行樂領域,隻有兩大天王有這個級彆的狂熱粉絲。
最近幾年,已經沒有這樣的明星出現了,大量體育產業的明星,瘋狂的搶奪著狂熱粉絲,以至於,喜愛音樂和電影隻是二選了,喜歡體育才是一選。
也隻有電音大師們在音樂節才有如此效果。
“誰知道呢,現在的小年輕們。”
……
韓舟不知道的是,當他在飛機上時,楊虹已經開始運作了。
幾乎所有的媒體都發了通稿。
《韓舟榮獲全美大學生選擇獎最受歡迎純音樂獎,現場表演新歌登錄北美推特熱搜!》
韓舟的粉絲進入新聞:“嗯?不愧是老韓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