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不一樣的,是那些所謂的新式學科!”錢浩的聲調提高了幾分,帶著一絲憤懣,“什麼物理、化學、幾何……每日要花費大量的時間,去學那些與科舉八竿子都打不著的東西!老師在堂上,講什麼‘力’、什麼‘原子’,我等聽得是雲裡霧裡!威國公更是親自下令,言明這些新學科學不好,便不準畢業!”
“這不是胡鬨嗎!”之前那個倨傲的士子,一拍桌子,“威國公乃是軍功蓋世的英雄,我等敬佩。可這教書育人,選賢任能,終究是讀書人的事!他一個武將,怎能如此外行插手!”
錢浩歎了口氣,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:“正是如此。在下苦思冥想,覺得此路不通,長此以往,隻會荒廢了聖賢學問。於是,在六個月前,便毅然主動退學,重歸正途。如今想來,幸好走得早啊!”
他這番“親身經曆”的現身說法,極具說服力。
茶樓內的氣氛,徹底倒向了一邊。
“原來如此!我說呢,拜入林塵門下就能考中進士?天底下哪有這麼便宜的好事!”
“等著吧!我敢打賭,這一次春闈,京師大學堂必然是全軍覆沒!一個能考上的都不會有!”
“他們這是做夢!以為科舉是請客吃飯嗎?真是滑天下之大稽!”
在一片對京師大學堂的嘲諷與唱衰聲中,士子們仿佛找到了某種微妙的心理平衡,似乎連自己麵對春闈的緊張與不安,都減輕了幾分。
與外界這些普通士子的議論紛紛不同,作為大奉王朝最高學府的國子監,此刻正被一種更為緊張、也更為激昂的氛圍所籠罩。
如果說,外界士子是將京師大學堂當成一個笑話來看。
那麼,國子監的士子們,則是將其視為一個必須被公開處刑、徹底擊敗的生死大敵!
國子監,彝倫堂內。
數百名國子監的監生,正襟危坐。他們是大奉最頂尖的一批學子,每個人都出身不凡,才華橫溢,是真正的天之驕子。
堂上,新任的國子監祭酒——鄭玄年,正在進行著春闈前的最後一次訓話。
但堂下的學生們,卻早已按捺不住,三三兩兩地低聲探討著。
“聽說了嗎?京師大學堂那幫人,今年也要參加春闈。”一個身著華服的監生,嘴角掛著一絲冷笑。
“嗬,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家夥。真以為學了點算學、格物,就能寫出錦繡文章了?他們連《春秋》‘三傳’都未必分得清吧?”
“王兄此言差矣。我們不能輕敵啊!”另一人故作嚴肅地說道,隨即話鋒一轉,“我們應該同情他們。畢竟,花了那麼多時間和金錢,去學那些無用之學,最後名落孫山,那該是何等的悲慘?我們身為大奉士子之表率,理應在考場上,用絕對的實力,讓他們清醒地認識到,什麼才是科舉正途!讓他們輸得明明白白!”
“哈哈哈,李兄說得是!我們國子監,才是大奉文脈之所在!此次春闈,定要將那所謂的‘大學堂’,徹底踩在腳下!讓天下人都看看,誰才是真正的最高學府!”
監生們言語之間,充滿了對國子監的絕對自信,和對京師大學堂的極度蔑視。這種情緒,不僅僅是年輕人之間的意氣之爭,更是新舊勢力、傳統與變革之間,一次無聲的碰撞。
而在國子監的議事堂內,新任祭酒鄭玄年,端坐主位。他的麵容清瘦,眼神銳利,與前任的寬和不同,他以治學嚴謹、手段強硬著稱。
堂下,坐著國子監的十餘位博士和助教。
“諸位。”鄭玄年緩緩開口,聲音不大,卻清晰地傳到每個人耳中,“春闈在即,想必外麵的風言風語,諸位也都有所耳聞。”
“那京師大學堂,名為大學,實為雜學。本不足為慮。但,其背後站著的是誰,想必大家心中有數。”
他口中的“誰”,指的自然是威國公林塵。
一位性子急的博士,立刻起身拱手道:“祭酒大人放心!我等已經加緊為監生們講解曆年題型,剖析經典。那大學堂不過是空中樓閣,根基淺薄,如何能與我傳承數百年的國子監相提並論?此次春闈,必叫他們铩羽而歸!”
“不錯!一群黃口小兒,也敢妄談教化?簡直可笑!”
鄭玄年擺了擺手,壓下了眾人的議論。
“輕敵,乃兵家大忌。我等讀書人,亦是如此。”他銳利的目光掃過全場,“威國公乃是算無遺策之人,他既然敢讓他的學生來參加春闈,就絕不會是來自取其辱。”
他頓了頓,拋出了一個關鍵信息。
“本官已經得到確切消息。此次春闈的主考官,乃是陛下力排眾議,特意請出的前任翰林院掌院學士,柳延之,柳大人!”
“柳延之?”
這個名字一出,在座的博士們,臉色都微微一變。
柳延之,乃是當世大儒,學問高深,品性高潔。但他同時,也是一個思想相對開明,不拘泥於陳規的學者。由他主考,意味著今年的題目,極有可能,會不按常理出牌!
鄭玄年的臉色,變得無比嚴肅。
“柳大人的文章,汪洋恣肆,不喜雕琢。他出的題目,誰也無法預料。但是!”他話鋒一轉,眼中閃過一絲精光,“柳大人平生,也曾發表過不少關於時政、民生的文章!他對於‘經世致用’四個字,看得極重!”
“本官命令你們,立刻去將柳大人近三年來,所有公開發表過的文章,全部找出來!一篇一篇地讀,一個字一個字地嚼!揣摩他的思想,分析他的喜好!然後,將其中的精髓,為學生們詳細講解!”
這,已經是近乎於“押題”的策略了!
鄭玄年站起身,語氣斬釘截鐵。
“諸位!此次科舉,不僅僅是為國選材,更是我國子監的立校之戰!”
“自京師大學堂成立以來,朝野側目,聖心傾斜!若此次春闈,我等被一個成立不到一年的‘雜學堂’比了下去,我等的臉麵何在?國子監的尊嚴何在?!”
“所以,此次科舉,國子監,不容有失!”
他最後四個字,說得擲地有聲,振聾發聵!
議事堂內的所有博士、助教,皆被他這番話,激得熱血上湧。他們齊齊起身,對著鄭玄年,躬身一拜,聲如洪鐘!
“我等,謹遵祭酒大人之命!”
“此次春闈,定讓國子監之名,響徹天下!”
“必勝!必勝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