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整個京師的輿論,都在或明或暗地唱衰著京師大學堂時,這座位於城南的嶄新學府,卻顯得異常的平靜。
與國子監那古樸厚重、充滿著曆史沉澱感的氛圍不同,京師大學堂的一切,都充滿了嶄新的、蓬勃的,甚至有些“離經叛道”的氣息。
這裡的建築,沒有飛簷鬥拱的繁複,更多的是簡潔明快的線條,寬敞明亮的窗戶,以及無處不在的綠地與廣場。校園的主乾道,被學生們戲稱為“真理之路”,道路兩旁,沒有栽種寓意高潔的鬆柏,而是種滿了易於成活、四季常青的白楊。
一切,都以實用、高效為第一準則。
此刻,大學堂的副校長兼祭酒,程博士,正和幾位核心的文學係老師,行走在“真理之路”上。
春日的暖陽,透過稀疏的枝葉,在他們身上灑下斑駁的光影。然而,幾位老師的臉上,卻帶著與這明媚春光格格不入的憂慮。
“程公,”一位姓王的老師,忍不住停下腳步,憂心忡忡地開口,“春闈就在三日之後了。您聽說了嗎?現在外麵……外麵都把我們大學堂,當成了一個笑話來看。”
王老師是國子監出身的博士,當初是敬佩林塵的為人,又感念程博士的知遇之恩,才毅然辭職,來到這所前途未卜的新學府。他的學問紮實,但也因此,對傳統的科舉之道,抱有深深的敬畏。
“是啊,程公。”另一位李老師也附和道,他的眉頭緊鎖,可以夾死一隻蒼蠅,“我昨日去了一趟宣陽坊,聽那些外地來的士子議論,言語之間,對我們大學堂極儘嘲諷之能事。更彆提國子監了,聽說他們已經立下了軍令狀,誓要在這次春闈,將我們徹底擊垮,以正視聽。”
“輿論之洶湧,遠超我等想象。學生們雖然嘴上不說,但心裡,恐怕也背負著巨大的壓力。更何況,陛下那裡……滿朝文武,無數雙眼睛,都在盯著我們啊!這一考,若是考砸了……後果,不堪設想。”
老師們的擔憂,如同烏雲一般,籠罩在這片小小的天地間。他們是大學堂的中流砥柱,也是最直接感受到這份壓力的人。這已經不是簡單的學業比拚,而是關乎到大學堂生死存亡,關乎到他們自身名譽與前途的決戰。
然而,作為主心骨的程博士,卻顯得異常的淡定。
他年過花甲,頭發花白,但精神矍鑠。他停下腳步,看著幾位滿麵愁容的同僚,微微一笑,那笑容中,帶著一種洞悉一切的從容。
“諸位的擔憂,我都知道。”他緩緩開口,聲音溫和而有力,“不必擔心。”
“程公,這……”王老師還想再說些什麼。
程萬春擺了擺手,示意他稍安勿躁。
“我且問你們,我們從去年秋天開始,遵照林校長的吩咐,讓學生們做的那些事,你們覺得,效果如何?”
老師們聞言一愣,陷入了回憶。
程萬春繼續道:“林校長當初說過,科舉,不僅僅是比拚學問,更是一門‘技術活’。它有它的規律,有它的竅門。他讓我等不必拘泥於傳統的教學模式,而是將曆朝曆代的科舉文章,進行拆解、分析,總結出其中的‘得分點’。為此,他親自設計了一套‘科舉之術’。”
他看著眼前這條筆直的“真理之路”,眼中閃過一絲光芒,仿佛又回到了去年秋天,林塵在議事堂內,舌戰群儒的那一幕。
“他還讓我等多出習題,各種各樣的習題!正題、反題、偏題、怪題,乃至於截斷聖人言,讓學生們去續寫的‘截斷題’!組成一個龐大的題庫,讓學生們反複練習。這種方法,我等一開始,也是不理解的,認為這是舍本逐末。”
程博士到這裡,自己也笑了起來。
“但現在,四個多月過去了。從去年秋天到現在,整整一百二十多天。學生們做的卷子,比國子監三年的都要多!你們捫心自問,那些孩子的進步,難道你們沒有看在眼裡嗎?”
他的一番話,讓幾位老師陷入了沉默。
是啊,那些學生的進步,他們怎麼可能沒看到?簡直是脫胎換骨,判若兩人!
“想必,我們教出來的學生,是什麼水平,我們自己心裡,應該有數。”程博士的語氣,充滿了不容置疑的自信,“外界的捧殺也好,棒殺也罷,都不過是過眼雲煙。真正的實力,是在考場上,一筆一劃寫出來的。等著看吧,這一次,該緊張的,不是我們。”
話雖如此,幾位老師心中的憂慮,也隻是稍減。他們互相對視了一眼,隻能無奈地歎了口氣。
“唉,但願……但願如此吧。”
就在程萬春與老師們在校園中漫步交談之時,大學堂內,一間最大的階梯教室內,氣氛正緊張到了極點。
這裡,坐著近百名即將參加春闈的大學堂學子。
他們正在進行最後一次,也是最重要的一次——摸底測驗。
教室內,除了筆尖劃過紙張的“沙沙”聲,再無半點雜音。所有人都埋著頭,奮筆疾書。他們的臉上,沒有絲毫的緊張與迷茫,隻有一種解題時特有的專注與興奮。
講台上,負責監考的孫老師,看著下方這群學生,心中百感交集。
他本是翰林院的一名編修,學問精深,卻因性子耿直,不善鑽營,蹉跎多年。後來被程萬春三顧茅廬,請來大學堂任教。一開始,他對林塵那套“科舉之術”,也是嗤之以鼻,認為是歪門邪道。
可如今,看著這些學生筆下的文章,從一開始的晦澀不通,到現在的邏輯清晰、論據紮實,他才真正明白了,什麼叫“大道至簡”。
“當——當——當——”
下課的鐘聲響起。
“停筆!收卷!”孫老師朗聲道。
學生們紛紛擱下筆,臉上露出如釋重負的表情。助教們迅速將一張張墨跡未乾的卷子收了上來,直接送到了講台之上。
按照大學堂的規矩,每一次摸底測驗,都是現場批閱,現場講解。
寂靜的教室,瞬間變得熱鬨起來。
“呼……考完了!這次的題目,可真夠刁鑽的!‘君子不器’,隻給這四個字,讓我們去做一篇策論,真是把我給難住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