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掃視眾人,聲音洪亮,不帶一絲感情:“奉太子殿下口諭!從今天開始,你們各府邸報,全部被納入‘大奉新聞司’!你們往後,不再負責邸報的送達,而隻負責,送達《大奉日報》!”
此言一出,所有小吏都露出了震驚的神色。
那官員沒有給他們太多反應的時間,他直接打開木匣子,從裡麵拿出了一份份油墨尚新,散發著淡淡墨香的報紙。
“這是第一期《大奉日報》!上麵有朝廷對‘士紳一體納糧’國策的詳細解讀,有百姓最真實的聲音,它是陛下親自下旨發行。”
他將報紙分發給每個小吏,厲聲喝道:“現在!你們速速翻身上馬,以最快的速度,將這份報紙,送到你們各府衙門!路上不得有誤,不得丟失,否則,軍法從事!”
“是!”
所有小吏,都被這肅殺的氣氛所震懾,他們不再有任何的遲疑,接過報紙,便翻身上馬,如同離弦之箭一般,朝著京城之外,疾馳而去!
三日後,山原省,渠州。
這片土地,與京城相隔千裡。往日裡,朝廷的政令,總要慢上十天半個月,才能抵達。
可今日,一名邸報小吏,卻風塵仆仆,滿臉疲憊地衝入了衙門。他甚至來不及喝口水,便直接衝入了知府的官房。
“府尊!京城來急報!!”
山原省知府,此刻正在處理堆積如山的公文,他聽聞“急報”,眉頭一皺,以為是邊關又出了什麼問題。
他起身接過小吏呈上的公文,剛打開,便愣住了。
公文上隻有一枚陌生的“大奉新聞司”的印記。而公文的內容,也隻有寥寥幾句。
看完公文後,知府看向小吏,而小吏從懷中,掏出了一份油墨尚新的報紙。
“府尊,這是京城發來的報紙!上麵說這東西,以後取代邸報。”
“知道了,你下去吧。”
“是。”
知府接過報紙,隻是隨意地掃了一眼,便是目光一凝。
《士紳一體,國之強基》!
“自大奉立國以來,至天鼎三年,北方草原蠻子,叩關三十一次,擄掠百姓十萬三千餘人,兵鋒最盛之時,距京師不足三百裡。同年,東南倭寇襲擾沿海州縣三十二次,大小船隻被劫掠三百餘艘,沿海百姓,至今談倭色變。此為外患。”
“再觀國內,滄河三年兩決口,受災州縣一十有三,流離失所之災民,不下百萬。然國庫存糧,不足以賑濟。國庫存銀,不足以撫恤。此為內憂。”
看到這裡,王家和的眉頭,已經緊緊地鎖在了一起。這些數據,作為一州知府,他比誰都清楚,甚至,他所知道的真實情況,比這上麵寫的,還要觸目驚心!
他繼續往下看。
“國之不強,在於民之不富。民之不富,在於國之不公!何為不公?士紳,憑讀書之功名,便可免除賦稅,坐擁千畝良田,卻無半分報效國家之義務。而貧苦百姓,身無立錐之地,卻要承擔國家九成以上之賦稅!天下,豈有此理耶?!”
文章的筆鋒,陡然變得銳利如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