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豬雖然也是六畜之一,古人馴養豬的曆史由來已久,可古代的豬性情暴躁,爭勇鬥狠,並且養豬的周期很長,兩到三年才能吃嘴裡,飼養不易,耗費巨大,百姓們根本負擔不起。】
【豬肉腥臊,豬生活的地方也比較臟,所以古代人最常吃的還是羊肉和雞肉。】
【豬肉在很長一段時間中被視為賤肉。】
【《國語》中越王勾踐的一段記載:“生丈夫,二壺酒,一犬;生女子,二壺酒,一豚”,在當時,百姓們生一個女兒,國家就會獎勵他們一頭豬。】
【《史記》中也有關於鴻門宴的描述,也有記載過賜予樊噲豬腿的故事,所以中國吃豬肉的曆史是十分久遠的。】
{我還以為古代不吃豬肉!}
{怎麼可能,中國可是養豬史十分悠久的國家!}
{哎,還得是現在好,什麼肉都能隨便吃!}
{古代人說是常吃羊肉和雞肉,誰不知道那些貧苦百姓一年到頭也就能吃個一兩回!}
{古代都是黑豬,這才是中國的本地豬,現在咱們吃的都是引進的白豬!}
【直到宋朝時,豬肉才開始稍稍有更多人吃,到明朝時,生產力進步,豬肉才開始頻繁走上了人們的餐桌。】
【北宋著名的文學家、書法家、畫家,曆史治水名人蘇軾也曾經在他的《豬肉頌》中寫道:黃州好豬肉,價賤如泥土。貴者不肯吃,貧者不解煮,早晨起來打兩碗,飽得自家君莫管。】
【這可是現在的名菜東坡肉的前身!】
【現在的豬肉早就已經成為了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肉食,每年出欄的豬大約有七億頭,而且咱們的豬可不是古代瘦瘦巴巴的那種,但凡能出欄,那可都是有90公斤到130公斤的大肥豬!】
“這麼大?”
百姓震驚。
萬界中的人都不怎麼吃豬肉,但是豬要是真的能養這麼大,再難吃他們也吃得下去!
這可是油腥,是肉!
這一刻,萬界中的百姓們吃肉的期盼達到了最高!
北宋的蘇軾冷不丁看到了自己的名字,再看看前麵那一大串的名頭,嘿嘿的笑了兩聲:“原來豬肉也能這麼好吃?就是不知道以後的我是怎麼烹調的,真想現在就嘗嘗!”
【現代能這麼猛猛吃豬肉,離不開兩個原因:一是劁豬技術的大量普及,二是從國外引進了新品種並且有科學家們進行雜交。】
【劁豬技術由來已久,據傳商代就有劁豬的記錄,但古代人可能覺得這事不太雅致,再加上對於技藝的敝帚自珍,讓劁豬成為了古代一門極為冷門神秘的技術。】
【很多人請不起他們,也就不知道劁豬這種技藝意味著什麼。】
【豬豬們之所以那麼暴躁就是因為動物搶奪伴侶爭強好勝是天性,但是它們一但被劁了,就沒有了那種世俗的欲望。】
【不僅性情會更加溫順平和,也會變得懶懶散散,不愛動,這樣一來,就會更容易積累肉肉!】
【而且失去了世俗的欲望之源,它們身上那種肉的腥臊也會隨之消失,變得更加細膩滑嫩,口感和味道也都能更上一層樓!】
【現在養殖的豬大多是從歐洲引進的長白豬、大約克夏、杜洛克、漢普夏豬等品種,這些豬大多呈現白色,成長周期短,長得快,更能滿足中國人的吃肉需求!】
【所以啊,技術什麼的,還是不要過於保守,技藝不傳播怎麼進步?怎麼發現好處的不足?】
【好了,這次的小休閒就到此為止,各位網友們記得投票啊,咱們過幾天再見!】
唐欣欣消失了,可是萬界中的皇帝官員們都要忙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