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李登海為了能夠加快育種的速度,從北方的山東老家跑到了海南,一年育種三次,大大節省了時間。】
【1979年,從李登海決定做雜交玉米開始,僅僅過了五年,屬於中國的高產玉米就誕生了,它就是“掖單2號”。】
【畝產776.9公斤的它讓隻有初中學曆的李登海成為了中國最厲害的農學家之一。】
【從這開始,讓玉米產量不斷提高成為了李登海的心願,2005年,玉米畝產1402.9公斤,創世界紀錄;2013年,新疆奇台春玉米“登海618”畝產1511.74公斤,創造了高產紀錄。】
【登海618也是現在主要種植的玉米品種,在中國所有的地方都適應良好。】
【所以南袁北李中的李其實是李振聲和李登海的合稱哦!】
“這李登海是個普通農民?那不就是跟俺們差不多!”
“真厲害,要是俺也能這麼厲害就好了!”
萬界中的百姓羨慕極了,沒想到後世的農民也能成為一代農神!
永樂帝朱棣則是在天幕上發了一句話。
{id永樂大帝朱棣:嘉靖是那個小兔崽子!這麼好的糧食你都把握不住!}
{哈哈哈,嘉靖被訓了!}
{打起來打起來!}
{明道宗還不出來乖乖挨訓!}
{不會沒人扮演他吧!}
嘉靖帝朱厚熜在自己的寢殿中,看著天幕上飄過去的那句話,汗流浹背。
{id永樂大帝朱棣:嗯?嘉靖小子說話!}
嘉靖帝麵如死灰,這個死看來是裝不下去了。
一個丹爐在天幕上一閃而過。
{id嘉靖帝朱厚熜:咳咳,太宗皇帝,我在,我會派人儘快去找的。}
{好家夥,嘉靖膽子夠大啊,把朱棣改成了成祖都還敢露頭!}
{哈哈哈哈,怎麼不叫成祖啊?}
朱棣這才想起來他成祖的廟號就是這小子給改的,罵的臟極了,直接被天幕屏蔽。
{id永樂大帝朱棣:*****小兔崽子*******,********。}
唐欣欣看著那一連串的星號,咋舌了,這不愧是永樂大帝的粉絲,果然,武德充沛!
【咳咳,除了以上三位,還有很多的農學家為了咱們的口糧而努力,這些都是我們敬佩的國之脊梁。】
【比如讓我們實現了西瓜自由的瓜奶奶吳明珠,中國稻作之父丁穎院士,專門研究蟲害的昆蟲學家趙善歡先生,華南生物防治之父、中國害蟲生物防治奠基人蒲蟄龍院士,中國半矮稈水稻之父黃耀祥院士等等等等。】
【正是這些數不清的先輩們在科研道路上砥礪前行,才有了我們現在的糧食安全!】
【除了耕種農業,飼養牲畜的畜牧業在古代也是極為重要的。】
【牛是耕種的好幫手,也能幫忙拉車,馬和騾子則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,羊是三牲之一,羊和雞是古代人的主要肉食。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