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子宮中,連年受寵的栗姬已經有了這種驕傲自滿的苗頭,劉啟的不少妃子都受到過栗姬的鄙夷。
這事一出,彆說她有長子劉榮,就算是她有十個八個兒子,這皇位也落不到她兒子頭上!
栗姬惱怒的看向天幕,緊緊的抱著劉榮:“不會的,太子那麼寵愛我,不會因為這點小事責怪我的!”
小小的劉榮也感覺到了宮中的不同尋常,惶恐的依偎著自己的母親。
可惜他根本不知道,因為一個愚蠢的母親,他到底錯過了什麼。
【王娡敏銳的察覺到了景帝的心思,於是找準機會鼓動群臣奏請立栗姬為皇後。】
【逼迫封後這件事,讓景帝看到了威脅。】
【景帝大怒,廢掉了劉榮,改封為臨江王,這個所謂的“大怒”裡麵有沒有做戲的成分那就不清楚了,畢竟大漢的影帝也不少!】
【不久之後,劉啟改立七歲的劉徹為太子,王娡亦被立為皇後。】
【劉啟估計本來也沒想著逼死劉榮,畢竟也是自己寵愛過的長子,但是劉榮作為太子,身後其實是有大臣支持的。】
【其中最有權勢的,莫過於當時的太子太傅竇嬰和丞相周亞夫。】
【這兩位可以說是鐵杆的支持太子,劉啟的身體並不好,經過了前元六年的那場大病更是遠不如前。】
【他在擔憂,若是他早早去世,年幼的太子劉徹能不能壓製住這兩位權臣呢?】
【這兩位權臣又會不會做出重新擁立劉榮的事情呢?】
{當然會吧,這可是從龍之功,而且竇嬰與劉榮更親近!}
{對啊,要是劉徹上位,劉榮還活著,這兩位可能都會沒什麼好下場啊!}
{曆史上周亞夫死的可不怎麼好看。}
{周亞夫行事不謹慎,又被劉啟抓住了把柄,這可不就完蛋了!}
{竇嬰還是竇太後的侄子吧。}
{樓上,這更可怕好吧。}
{竇嬰後來不是跟著劉徹尊崇儒學、進行儒學改革嗎?}
{當然是因為劉榮沒了,要是劉榮還在,你看竇嬰支持誰!}
{劉榮要是能壓住栗姬也行。}
{隻可惜,曆史沒有如果。}
{劉榮不僅可能壓不住他媽,還可能壓不住竇嬰和周亞夫,讓皇權旁落。}
{而且劉徹還是千古一帝!}
{搞不了一點。}
【劉榮被廢沒多久,竇嬰就開始遊說劉啟,爭取讓劉榮複立,而丞相周亞夫也是支持劉榮複立的。】
【皇位更迭的動蕩是大漢王朝經不起的,劉啟的理智絕不會讓這種情況發生,所以,劉榮的死成為了必然。】
【劉榮死了,大漢才不會有皇位之爭,才能更穩定!】
【這也就是為什麼太子若是被廢基本沒有好下場的理由,誰也不能保證有沒有投機者想要推廢太子上位。】
【公元前148年,中元三年,臨江王劉榮在建造私宅的時候侵占了一部分太廟地界,被人告到了景帝麵前。】
【劉啟認為這是個極好的機會,於是詔劉榮前往長安,或許劉榮對待封地百姓還是不錯的,百姓都認為他此去禍福難料,果不其然,不過幾日,長安便傳來了劉榮自儘的消息。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