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樣優秀卻都不是皇位的正統繼承人,不過沒關係,是他們的終究還是他們的,他們會自己來拿!
【明朝這位太宗陛下,還設置了內閣和廠衛。】
【這兩項製度,隻能說有利有弊,主要還是看在誰的手中使用了。】
【洪武年間,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了跟皇帝這個製度一起出現的丞相製度,由皇帝直接對六部進行領導,這樣雖然能夠加強皇帝對於國家事務的了解和掌控,但是皇帝也會變的很忙。】
【朱元璋的精力可以說是十分的旺盛,所以他能夠晝夜不停的批閱奏折,可是大明後麵的皇帝,就沒有這麼勤政了,這麼大的工作量,誰來都吃不消。】
【而明成祖朱棣還要出去親征,更是沒時間處理這些瑣碎的事務。】
【沒有了丞相,原本屬於丞相的工作就都壓在了皇帝身上,朱棣覺得,這樣下去不行,所以,朱棣組建了一個內閣,幫助他處理朝政。】
【這個時候的內閣僅僅是一個輔佐皇帝的機構,官職也不高,隻有正五品,但是他們卻是皇帝決定國家政策時的顧問。】
【這個職責吧,說大也大,說小也小,畢竟最終決策的人還是皇帝。】
【內閣的出現,填補了丞相和中書省廢除以後朝政處理上的脫節,持續了整個明朝都沒有被廢除。】
【隻不過,之後的內閣的權力越來越大,後來在正統年間,出現了內閣首輔這個職位,將內閣的權力和地位推上了頂峰。】
【怎麼說呢,內閣的出現,總有種朱元璋廢除丞相製度廢了個寂寞的感覺,畢竟就算是廢除了丞相,丞相要乾的活卻還是一點沒少!】
{這個沒辦法,可以說自從有了皇帝和丞相,這兩者之間的權力拉扯就從來沒停過!}
{可是丞相也是必要的!}
{丞相你弄沒了,誰給你乾活!}
{隻要有人乾丞相的活,叫什麼都無所謂!}
{內閣首輔最後變成了一個變相的丞相。}
{之前丞相是文官之首,到了明朝,首輔就變成了文官之首!}
{朱棣的時候,內閣還沒有這麼大權力,是以後的皇帝一步步放任的!}
{想想嘉靖和萬曆!}
{一個躲在深宮中煉丹二十四年不上朝,一個二十八年不上朝。}
{話說明朝好多的臣子連皇帝長啥樣都不知道吧?}
{樓上自信點,把“吧”去掉,臣子們就是不認識皇帝!}
{內閣首輔沒直接換個皇帝也是神奇!}
{不過也得說,要不是有內閣首輔撐著,明朝早就完蛋了吧!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