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兩位的瀟灑的詩人之間的離彆,也充滿了詩情畫意。}
{隻可惜,李白在孟浩然心中的地位,遠遠比不上孟浩然在李白心中的分量!}
{是人總有個親疏遠近,孟浩然和李白在相交期間互為摯友,還能兩人一起經常出遊,難道不值得高興嗎?}
{我就說這首《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》怎麼寫的這麼浪漫豁達,原來兩人都覺得日後還能有相見之日,這隻是短暫的離彆?}
{孟浩然去的揚州也很繁華的,雖然不知道去乾什麼,但是從這首詩來看,對孟浩然不是什麼壞事!}
{李白終於決定要出仕了?}
{開元十八年,我記得玄宗的“招賢令”是開元十五年頒布的,這都快要三年了,李白才想起來去求官啊?}
{大唐能做官的人還是很多的,三年的時間,已經足夠李隆基先選一批人出來了!}
{詩仙大大,這讓我說你什麼好呢?這麼磨蹭,就算有官位也被人占據了吧!}
{李白對自己的才學好像過於自信了!}
{不是好像,李白家中富裕,做事從來都是有人兜底,本人又是年少成名,粉絲眾多,從來不曾遭受過挫折,被人們捧得很高,當然不覺得自己會落榜啊!}
{嗯?李白不會真的認為,李隆基是個求賢若渴的人,一定聽說過自己名聲,並且對自己這樣的賢才也趨之若鶩吧?}
{這倒不至於,但是李白是真的很堅定地相信著,隻要自己求官,那麼就一定會得到大人物的賞識!}
{沒事,沒有遭受過挫折不要緊,大唐職場馬上就讓李白大大感受一下什麼叫做挫折!}
{之前的人生都是起起起起,也該詩仙大大體會一下什麼是落落洛洛落落了!}
{說真的,李白大概是太順風順水了,周圍相交的人也都比較真誠,導致李白完全不願意忍著,也不懂官場的那些人情往來和伏低做小!}
{李白的才學不止自己自信,就連其他競爭者們也都很認可,但這對於想要同樣求官的競爭者們來說,可不是一件好事啊!}
{槍打出頭鳥,李白的詩歌作品實在是出色的太紮眼了!}
{李白在明,其他人在暗!}
{我覺得李白應該也是想過要找出毀謗他的人的,雙管齊下,隻是造謠的人不好查,李白可能沒查到!}
{有許家幫忙也沒查到?}
{古代又不是現代,不好查的!}
這首《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》一出,果然讓萬界震驚。
貞觀年間。
喜好文學的文臣們看到這樣的一首詩,已經忍不住心中的激動,開始大聲的討論起來了。
房玄齡率先捋著胡須開口:“妙啊,妙啊!這遣詞造句,果然符合後人們所說的華麗瀟灑!”
杜如晦也迫不及待地開口:“這首詩一共就四句,首句寫送彆的地點,二句寫時間和孟浩然將往的地方,一句‘煙花三月’,可是道儘了春日的美景和揚州的繁華啊!”